。
理政之余,还修造了一所宏丽的府第,后面建有“德风亭”
。
亭西有辇道连接“盾花梳洗楼”
。
他常和潞州名士、幕僚、契友在这里赏景赋诗、评论国事。
谈到唐太宗的赫赫功绩,他往往仰天长叹,似有无限感慨;谈到当时秉政的中宗、韦后,他不过微微一笑,似乎不屑一顾。
而当大家谈到各自的抱负时,他却静静地听着,不置一词。
大家问他,他又笑而不答。
酒到酣处,他离席起舞,吟唱起汉高祖的《大风歌》,大家才知道他的志趣不凡。
由于他风雅博学,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有识之士都乐于归附。
这一日,张暐请他去得月楼,这里是闻名潞州的大酒楼,江南的风格,菜肴都是粤菜和淮扬菜,一道道美食,不同与北方浓辣的口味,清淡而雅致,却能够体现出食材的真正味道,三郎爱上了淮扬菜里的虾滑和煮干丝,他喜欢吃豆制品,甚至过肉食,席间一女子唱吕剧,然后又唱晋剧,三郎酒后忽然来了雅兴,接过姑娘的琵笆弹了一曲《胡笳十八拍》,那姑娘惊异的问道。
“公子,琴弹的如此之好,莫非也是爱曲之人?”
她的声音莺莺燕燕。
“我平生的最爱,就是这魂牵梦绕的乐曲!”
他一脸自豪地回答。
“原来如此!”
“来来,刚才你听懂了,再弹一曲,如果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今天我大大的赏赐你!”
他面色红润,酒味正酣。
“那奴家要是听不出呢?”
姑娘有些害怕,因为从他的《胡笳十八拍》中,她已经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平常的音乐爱好者。
所以,她怕他会借着酒劲提出非同寻常的要求。
“那好办,你就替我喝了这一杯酒。”
三郎一笑。
“奴家不善饮酒!”
“好,我就不逼你,不奖也不罚!”
他不喜欢趁人之危,只是今天高兴,只要高兴就好,什么都不重要。
“好吧!”
姑娘微笑颔。
三郎弹了一曲《凌波曲》,姑娘就差点没鼓掌,一曲已终,她仿佛还没有从乐曲中走出来。
“怎样?”
张暐在一旁插话。
“小女子今天是遇到了大家!
我们父女今天不收公子的酬劳,只是,能否请公子告诉奴家,这是何人所作?”
看来她也是个乐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