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说道:“主公,韩信虽出身贫寒,但他胸怀大志,熟读兵书,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
刘邦不以为然地说:“仅凭你一面之词,我如何能信?”
萧何急切地说道:“主公,我多次与韩信交谈,对他的才华深信不疑。
他对兵法的理解和战略的谋划,远常人。”
刘邦还是有些犹豫,说道:“可我军中将领众多,为何非要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韩信?”
萧何说道:“主公,其他将领固然勇猛,但论及统兵作战、谋略布局,无人能及韩信。
若主公能重用他,必能成就一番大业。”
刘邦沉默片刻,说道:“好吧,那我就见见这个韩信。”
几天后,刘邦见到了韩信。
“你就是韩信?”
刘邦上下打量着他。
韩信不卑不亢地说道:“正是在下。”
刘邦问道:“萧何说你有大才,你且说说,如何能助我成就霸业?”
韩信侃侃而谈,将自己的战略构想一一陈述。
刘邦听着,心中渐渐有了一丝动摇。
待韩信说完,刘邦看向萧何,说道:“萧何,你觉得如何?”
萧何坚定地说道:“主公,韩信所言句句在理,若不重用,实为可惜。”
刘邦沉思良久,终于说道:“好,那我就拜韩信为大将。”
萧何大喜,说道:“主公英明,此乃我军之幸,天下之幸!”
公元前2o5年,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之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刻,萧何以丞相的身份肩负起了镇守关中、稳固后方的重任。
关中大地,栎阳城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庄严肃穆。
萧何站在城墙上,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忧虑。
“萧丞相,如今前线战事吃紧,我们必须确保后方的稳定和物资的充足供应。”
一位将领说道。
萧何微微点头,说道:“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但如今关中百姓生活困苦,我们要想办法在不加重他们负担的情况下,征调兵员和筹集粮草。”
“可是,这谈何容易啊。”
将领皱起了眉头。
萧何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些合理的法令,鼓励百姓自愿参军,同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保障。
对于粮草的征集,也要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公平合理地分配任务。”
于是,萧何召集了一众官员,开始商讨制定法令的细节。
“各位,我们要制定的法令必须既能满足前线的需求,又不能让百姓过于困苦。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萧何说道。
“丞相,我觉得可以对参军的家庭减免赋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