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10章 熏鱼中勿挂念(第4页)

好在打捞的鱼剩的多,做出来的成品给这镇上每户送却也只能说是勉强足够。

又单独找了县令,将那熏鱼秘制的方子交了过去。

县令也是毫不客气,打开略微一看,那配料上一贯的浓料,直到最后,突然冒出了个凉茶浓水,他突然就明白昨日品尝的熏鱼肉里那突兀却又异常和谐的清香是从那来的了。

这一条是作为浓料的调和剂存在的,就是为了不让鱼腻,更加下饭。

不枉她调试已久,现在看来这料改的相当成功。

县令发出疑问:“大人这是把秘方传给了我?”

王善儿点头:“嗯。”

这一份可是她根据用量整理出来的。

后面更是详尽到了香叶用几片的地步,这也是根据她习惯大概估摸的一个值。

平日里做饭,她都是看着差不多了就停,主打的就是一个“适量原则”

为了减少镇民实验失败的次数这才做了大概推算,原因无他,就是为了配合凉茶浓水的用量,多了少了都容易变味不好吃。

但根据个人口味喜好,王善儿还是在最后加了一句——根据个人口味估量着来就行。

但要是长期发展,那就要按照她这份配方制作了。

“溧阳镇这才治理回复,陛下是不可能再往下批补助了。

现下鱼群泛滥,用来制作销往外地刚好能解燃眉之急。”

这才是重要所在。

与鲈京特制熏鱼不同,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配料的更改进而形成全新的熏鱼。

若是再加以推广发展,成为当地的特产,吸引各地百姓前来品尝,再加外销,冠以溧阳熏鱼的名号,不说解燃眉之急,就是从长远来看,可持续发展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但还有个前提是这鱼不能断。

要是根上断了,制作的原料还要从外地进货,所消耗的成本大大提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王善儿又特意嘱咐了不要过度捕捞,建议最好是人工培育并重,以此跟上需求量。

至于为什么选择熏鱼为发展特点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保存的久。

这可是当下诸多存粮中最吃香的好处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