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情绪在心中发酵,刘文善……哭了,泪水如泉涌,仿佛溃堤的洪水。
“哎呀,你们回来了,考得怎么样?”
林蒙察觉到三个门生的异样,暂时将账房抛诸脑后,满脸笑容地看着他们。
三人止住泪意,却毫不犹豫地跪倒在林蒙面前,咚咚咚地磕头。
虽然心中有些许不适应,似乎气氛有些过于热烈,但欧阳志三人还是高声回答:“恩师,这些日子承蒙您的教诲,乡试已圆满结束。
至于成绩如何,还未揭晓,学生不敢妄言。”
林蒙背着手,悠然自得地说:“噢,那就静待放榜吧。”
杨管事瞧着欧阳志三人,不禁暗自叹息,这三个愣头青,竟然将少爷的教诲当作了圣旨,全然不顾少爷那狡黠的性格,分明是等着你们自投罗网,将你们剥皮抽筋都嫌不够呢!
唉……忧心忡忡……林蒙却眉开眼笑地继续说道:“届时,师徒四人同往观榜,这几日便在府中安顿下来,无需拘束,把这当作自己的家。
只是,小香香可是本少爷的心头宝,你们可得规矩点,别惹得本少爷不悦!”
“遵命,恩师!”
欧阳志三人虽是心中惴惴,嘴上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乡试的试卷迅速汇总,随之而来的是严谨的点验环节。
由于试卷均以匿名处理,为防作弊,每一份试卷都需经过文吏的抄录,然后再重新编排序号。
一切准备就绪,试卷便被妥善封存,送往考官处审阅。
主考官王鳌以严谨着称,亲自挑选了数十位阅卷官,开始了漫长的批阅之旅。
一封封密卷,先由阅卷官层层筛选,最终汇聚到王鳌的案几之上。
待王鳌审阅完毕,便得启程觐见天子。
弘治皇帝将在文华殿亲自召集翰林讲官,并特别召见了王鳌。
今日正是翰林讲官向皇帝授课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筵讲”
。
然而,今日朱厚照似乎运势不佳,刚踏入文华殿,便有人急匆匆地奏报:“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说话的正是侍奉皇太子的翰林官杨廷和。
杨廷和虽是太子的一半导师,但对太子还是颇多宽容,因他深知太子是储君,未来的帝王。
杨廷和一站出来,朱厚照便感觉不自在起来,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急忙低下头去,心中暗自咒骂自己的倒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