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结局很悲剧,陈煌英年早逝,哎。
说回大学生活,我记得那个时候一碗盖饭是十块钱,一碗炒饭是八块钱,出去打工的话,发传单一天是60或者70,我记得有个同学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兼职,她一个月一千二,但是每天要从下午六点到十点半,没有周六周日。
我没事儿就会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出去吃,我俩轮番请客,没事儿就聊天,天南地北地聊天,什么都聊,我俩经常去的就是门口的一家串串店,就是那种重庆串串,按串收钱,吃的多花得多。
有两种锅底,酸汤和清汤,我们基本都是酸汤。
后来有个同学请我吃了一顿小火锅,就是那种一个人一个火一个锅,感觉还可以,但是呢,后来搬校区了,就没再吃到过。
我回想,居然发现我请别人多过别人请我,我吃亏较多,心中总是有些不平衡,但是又好像无可奈何。
甚至有点恨他们,因为我觉得他们就是一群贪小便宜的人,后来我有一次去到其中一个工作的城市,打电话给他,想着聚一聚,但我没想到的是,他却跟我说他忙得很,当时我就觉得这人没意思,以后也没怎么来往了。
大学最喜欢看的动漫就是《天行九歌》,韩非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级人物,众所周知,他才华横溢,历史上很少有能与之比肩的,但是时运不齐,天妒英才,二十多岁就去了。
天行九歌就是架空历史,再把一些人物神话,各种法术,各种高深的功法,让人体验了一把视觉盛宴。
虽然和现在的《沧元图》比起来,特效相差甚远,但是在那个年代,确确实是挺好的了。
根据历史,韩非子是在秦国被李斯陷害致死的,这看似没问题,却很有问题,因为李斯作为千古一相,他的功劳,他的能力,他的胸怀,是不可能不容不下韩非的,而且,始皇帝也不是傻子,如果真的是李斯陷害,他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是相关的官方记载的资料被项羽一把火全烧了,留下的要么是野史,要么只是人们的口口相传,《史记》也只是司马迁到处搜集资料后根据现实分析符不符合情理编撰的,所以,韩非到底为什么死的,似乎成了一个谜。
我个人比较赞同百家讲坛所说,韩非子是韩国将计就计派到秦国的间谍,事情败露之后被始皇想了办法干掉的,至于为什么不公开,而是想办法,估计是有其他原因的考量。
读高中的时候,因为沙丘政变和指鹿为马的故事,李斯在我们眼中的形象并不好,直到有一天,我在课文上看到了他写的《谏逐客书》,我对他的印象就变了,这篇课文观点清晰:始皇帝陛下,逐客令是错的,您不能因为一个间谍就把所有外客都判定为间谍。
论据充分:秦国从穆公开始,就开始重用外客,由余、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等等等等都是外客,他们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一句总结:始皇帝陛下,为君者,要胸怀天下,不能以偏概全,最后说出了那句传诵千古的话: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我被李斯的才华所深深震撼,全篇没有一个字的长篇大论,全是根据历史事实进行的辩论和分析,非常精炼,表达清晰、明白、通俗易懂。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唯物主义吗?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天下分七雄,唯独秦国能够一统天下,那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吹牛吹个十天半月,吹得的天昏地暗,有用吗?还是得实干才能兴邦。
事实就是依据,历史就是道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