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的真实历史,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直到此刻,他们这才领悟到,那尊坐在角落里的世俗女子像,并不是武则天,而是宁公遇。
把供养人安置在佛像下的角落,在敦煌壁画中也屡见不鲜。
虽然佛光寺已是晚唐风格,并且梁思成根据其规模断言,在晚唐它也并不是一流的寺庙,但它毕竟给他的想象画出了一个全貌:“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
他尤为兴奋地感叹,佛光寺云集了唐代的绘画、书法、雕塑和建筑于一体。
“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更属海内无双”
。
他从来不吝于用最华美庄严的字句来描述他发现的建筑——他心中的建筑。
其实,关于佛光寺的考察,十二年前,关野贞1曾经见过佛光寺的照片。
当时,关野贞和常盘大定一起辑录《支那佛教史迹》,收录了日本僧人小野玄妙和太原美丽兴照相馆为佛光寺拍摄的九张照片。
可惜,他们关注的是大殿里的三尊佛像,认为它们是“五台山中唯一杰作”
,却对建筑几乎视而不见,并且断言,“佛光寺之寺院规模、伽蓝并不雄伟”
。
最终,是田野考察(即考察团的考察)澄清了历史的真相。
考察团一行拊掌欢呼,忘了连日来的劳顿与疲惫。
他们只看见,一千年后的夕阳残照,如约倾覆在这座被遗忘的建筑上。
它来自遥远的盛世大唐,而它所象征的繁华喧嚣,原本就敌不过光阴积下的一粒微尘。
这次考察,对于穿越过来的柯岩也是一种震撼。
他本是学历史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无不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
然而,这些厚重历史文化的积淀,离不开历代的发掘和再现,离不开像蔡廷祥、梁思成、林徽因这样的大师们辛勤汗水的付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