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营的路上,王铄和张杨并排走在最前面,身后跟着的士兵们有说有笑。
与来时的紧张气氛相比,现在显然是轻松了许多。
王铄瞥了一眼张杨,见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笑问道:“稚叔,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张杨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我们出发时,王司马只有15个弓箭手,为何竹林中有35个弓箭手?”
“这个啊!
有些事,看见的不一定就是真的,你们走后,我让刀盾兵去武库把武器全换成了弓箭,然后骑上马去竹林埋伏。”
张杨:“……”
一路上,张杨的疑问有很多,王铄皆一一解答……
昨晚王铄拿到舆图后,迅速地扫视了一眼,便准确地猜出鲁一发必定会选择南下。
他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西园的位置相当特殊,它位于雒阳城以西、函谷关以东的官道附近。
西园东、西两条官道是通往京都的重要通道,因此沿途设置了多道哨卡。
如果鲁一发选择走这两条道路,他每到一个哨卡都需要进行一番解释和说明,这样太过麻烦。
因此,王铄断定鲁一发不可能选择这两条道路。
往北是黄河流域,没有船只,他们根本无法渡过黄河,所以这个方向也被排除了。
这样,剩下的选择就只有南下了。
而南下只有一条官道,那便是河南道,途中有一片竹林。
对于伏击来说,竹林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方……
于是,王铄趁着张杨夺旗的时候,在竹林里巧妙地设下了绊马索。
他精心策划了整个陷阱,命令士兵将麻绳藏在地下,用尘土覆盖,做得毫无痕迹。
然后,麻绳的两端系在竹子上,再用细绳将这些竹子绑在低矮的灌木上。
一旦敌军到达指定的地点,他们就会立即斩断绑住竹子的细绳。
这样一来,竹子会立刻回弹,带动麻绳从地里带出,形成了一个巧妙的陷阱。
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他们还刻意假装刚刚到达,正在布置拒马桩。
这种假象让敌军变得大意起来,他们开始放松警惕,没有察觉到已经踏入了王铄精心布下的陷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