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三人走走停停,还没到东华门裴锦瑶左手酥油鲍螺,右手柳叶糖。
裴瑥瞧她那张小红嘴儿跟松鼠似得吃的又快又好,忍不住提醒道,“你留着肚子,待会儿有炒大虾。”
裴锦瑶一听,立马把手里的吃食递给翠巧。
裴瑥哈哈大笑。
往前行不多远,就见十盏偌大的冰灯立在街心,左右两旁是卖花灯的席棚。
百姓们多是奔着冰灯来的,人挤人,人挨人。
裴瑥牢牢抓住裴锦瑶和裴瑫的手,一脸肃然,很有长兄的风范。
这十盏冰灯一字排开很有气势。
打头的是足有两人高的宫灯,其中镶嵌了七色琉璃,烛光映照,晶莹炫目。
再之后是憨态可掬的老虎,盛气凌人的孔雀
具是栩栩如生,雕工精湛。
裴瑫了一会儿觉得无趣,闹着要去猜灯谜。
裴瑥也想给裴锦瑶赢个彩头。
但见裴锦瑶兴致颇浓,当下把人分成两拨。
说好等会儿在鹤鸣楼会合。
兄弟俩刚走,裴锦瑶后脚就命人去买搽穰卷儿和酥油松饼还有糖葫芦凡是她能叫出名儿的挨个点了个遍。
她先支走了翠巧,剩下的三言两语的都打发了。
裴锦瑶望着没入人群的仆婢,赶忙兜上风帽,往相反方向走去。
卖花灯的摊子遍地都是,裴锦瑶随意选了一家。
摊主是位年逾花甲的丈人,手巧的很。
他这处的花灯跟别处的不大一样。
兔儿灯灵动,走马灯精巧。
甚至还有小儿拳头大小的莲花灯。
裴锦瑶脑袋上扣着大大的风帽,丈人只见她白皙的下巴,断定这是个可贪玩的小姑娘,笑着递给她一盏莲花灯,“拿去玩吧。”
裴锦瑶一怔,赶紧从荷包里掏钱。
“不要钱。
不要钱。
这本就是做添头哄孩子的。”
裴锦瑶谢过接了,又指着绳子上的素面白帽方灯问多少钱。
那丈人回道“二十文。”
怕她年纪小,不懂其中的辛苦,絮絮的说“骨儿用的楠竹,面儿是上好的苏州绢丝,画仕女画山水都好用。
昌明院的邓山长买了一百个呢,剩这几个就是卖个本钱。”
“邓山长买那么多灯笼作甚”
丈人嘿嘿乐了,“邓山长是善人哩。
为了给进京的举子们酬银两,好叫他们安心备考。
逢至年节都搭了席棚卖些字画啥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