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笔直的铁枪立即歪向一旁,惊得强盗只好运足两膀之力与之相较。
可还没等他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那杆已经搭上自己铁枪的大枪的枪头居然就到面前。
“啊,怎么会这样……”
近乎黑色的大枪枪头,轻易的刺穿了强盗身上的锁子甲。
剧痛使他立即抛开自己手中的铁枪,伸手抓向刺入胸膛的大枪。
可还没等手指碰到枪缨,就感觉到沿着大枪的枪杆传来更大的力量,接着雄壮的身体就飞到空中。
还没等他的身体落到地面,就已经失去了最为宝贵的生命。
从来没有领略过中华大枪的阿拉伯强盗,哪里知道这种软杆大枪的好处。
三米多长的大枪挥舞起来的时候,就会发挥出极为猛烈的力量。
倘若掌握了这种力量的运用,在中华枪术中就被称做“听劲”
。
五年的艰苦磨练,就就使赵伏波掌握了这种枪术,他缺乏的唯一在实战中继续磨练枪术的机会。
可惜他手中的白蜡杆大枪,与那柄供在家中的大枪相比,又软得过了份,“劲”
也远不如那杆大枪里的劲灵活。
或者有一天,那柄大枪能成为他的武器。
也许到那时他知道这柄枪的过去的话,就会明白那是一杆有着什么威名的大枪了。
仅仅一个冲锋,打头的赵伏波手中大枪就已经连接把三个阿拉伯强盗挑于马下。
诸位读者也许会有疑问,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如何会如此孔武有力。
其实赵伏波距离孔武有力的年纪还远着呢。
他的优势在于,混血给予了他比中原人更加强壮高大的身体。
五年苦练的枪技,恐怕在整个中东地区,也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如何对付中华枪法。
更别提马车防御阵里的弓手,一个劲的不断放箭,严重扰乱了强盗们的攻击。
这时人数仅仅只乘下不到二十的强盗们,显然处于一个极尴尬的境地。
前面的大车阵仅仅只有一个狭窄的缝隙易守难攻,那儿的英格兰长弓手还在不停的放箭。
而与他们刚刚交锋的几个人这时处于他们背后的位置,无论对付起哪边,都是一个两面受敌的绝死之地。
“吁……”
这时赵伏波已经带着自己的几个手下重新调转了马头,打算进行下一次的冲击。
直到这时他才发现,马丁老头买来的两个马穆鲁克之一,也已经阵亡在沙场之上。
“嘣……”
身边传来弓弦的轻响,他惊讶的转过头,却发现粗壮的穆克身边居然是那个小约翰,依然在不依不饶的向那些强盗射着箭。
“不错,小约翰是好样的,来吧,我们再冲一趟……”
长笑声中,白蜡杆大枪在手中一摆,带着余下的几人一起向剩余的强盗冲了过去。
山风掠过午后的峡谷,一阵阵兵器相接的响亮声音与生命即将离去的惨叫声,使这峡谷里越发显得残酷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