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那日搬家就该直接住进来了。
她稍稍一想就大约猜出了情由,怕是那老太太眼见着媳妇富贵了,想要来打秋风吸血吧她眼神讽刺,脸上却带了笑意,起身道“原是我叨扰,怎能耽误了妹妹的正事老太太是长辈,哪有客人坐在堂屋等长辈的道理这样吧,我和妹妹一起去。”
两人前脚出了正厅,后脚季菀便得知了消息。
她微笑向跟着邱氏过来的郭家两姐妹,“今儿个真是赶巧,我三叔家的堂妹堂弟来了,你们就留在这里吃中午饭吧,也见见我奶奶。”
邱氏和周氏前半生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个女人喜好什么的倒是也十分投契,邱氏几乎天天都带着女儿过来拜访。
郭燕十二岁,郭丽九岁,四个女孩子年龄相近,凑在一起倒也热闹。
熟悉后,郭燕便与季菀说起了自己搬来登县的经过。
那时已经快过年。
因着杨胡氏的接济,他们姐弟三总算能过个饱年了。
郭燕将没用完的钱拿去买了米和面,又下河摸了鱼,准备过年吃。
郭燕正在门口杀鱼,邱氏乘着马车,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来了。
邱氏是从桃花村出去的,村民们自然都认识她。
当丫鬟掀开车帘,小心翼翼的扶着她下车。
那一身的华贵锦缎,抬手举止间的富贵雍容,让郭燕一度以为自己产生了错觉。
母亲的美,从来都是朴实和低调的,何时这般的明艳张扬
这或许就是母亲丢下他们姐弟三改嫁的原因吧。
那个女人缓缓走来,踩着上好锦绣绵鞋,走在乡间泥地里,显得格格不入。
她说“燕姐儿,我来接你们了。”
郭燕努力抬头,见多年不见的母亲,眼中竟含了微微水光。
那双眼睛一如儿时那般温柔慈,让她觉得,母亲并不是那么冷血无情,甚至她从未抛弃过自己的孩子,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而已。
但奶奶的话言犹在耳。
“她气死了你们爹,改嫁去做富太太了,以后都不会再回来。
以后谁都不许再提这个女人,我郭家也没有这样的儿媳”
奶奶每每提到母亲,都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
郭燕还记得,父亲病入膏肓之时,母亲担忧得落泪。
父亲死的那天,母亲也哭得要晕过去。
可她不懂,为何父亲尸骨未寒,母亲就不告而别,一去不回
那时她只有八岁,还只是个孩子。
刚刚失去了父亲,又没了娘。
那是她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再后来,爷爷奶奶也相继去世
面对漏风的屋顶,破败的房子,以及哭泣无依的弟弟妹妹,郭燕咬牙担起了长姐的责任,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她咬牙将血泪往肚子里吞的时候,夜里偷偷流泪的时候,想必也时常想念自己的生母,想要一个温暖的怀抱,想得到母亲的安慰疼惜。
所以当邱氏带着温柔慈的笑回来接她们的时候,郭燕的心里不是没有触动。
那是一个孩子,对于母亲本能的依赖。
正因这份与生俱来的依赖和,才会让她在被抛弃后,那么恨自己的母亲。
其实在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郭燕去找过自己的母亲。
但门房不让她进,说夫人刚生完小公子,正在坐月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