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对着铜镜左右打量自己,铜镜里出现一个神采奕奕的少年郎,除了颧骨处有个黑乎乎的结疤,看不出毛病,更看不出与宫里秀女有何关联。
明筝在屋外廊下匆匆扒了几口饭,对郭嫂说屋里太闷,想去园子里走走。
李嫂很爽快地便答应了,昨天萧天还嘱咐她,没事领她出来走走。
明筝沿着游廊在园子里兜兜转转,趁郭嫂忙于收拾,便溜出了月亮门。
不知何时天阴下来,空气中都氤氲着水汽,不多时便淅淅沥沥落起雨滴。
明筝没想到出了小院,外面竟然还是个园子。
沿着蜿蜒曲折的游廊,一路向前是一片水池,绵绵的春雨落入池中,泛起圈圈涟漪。
岸上栽有几株细柳,柳条已抽出米拉大小的绿油油新芽;水池里红色的金鱼聚在一处争食。
明筝走到池边水榭,只见屋檐上有匾额上书三字‘沁芳榭’。
由于雨水的缘故,榭里滞留了一些人在赏雨。
他们三三两两,均是书生的打扮,有坐在木廊上埋头读书的,有两人对弈的,有三四友人品茶聊天的。
明筝正左右张望,一个微胖着锦服的男子,从另一边走过来,他长袍簇新,尤其是腰间一条镶玉的腰带惹人注目,明筝看到此人有些眼熟。
两人走近时,明筝突然想起,此人在进京的客栈见过一面,他叫李春阳,进京赶考的秀才。
明筝知道他不会认出自己,便向前走去。
水榭边四个书生争论的脸红脖子粗,一旁石桌上放着几本书籍,明筝匆匆瞟了一眼,是《周易》、《中庸》、《春秋》等,明筝故意放缓脚步,想听一听他们在争论什么?原来是在评说一篇八股文。
题目是:子谓颜渊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这篇题目,在破题上,四个人有四个见解,大家争论不休。
看来春闱已近,这些学子们正夜以继日不放过任何进益的机会。
明筝虽未做过八股文,但是从小便在父亲的书房长大。
她知道八股文是由八部分组成,由破题、承题、发凡、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组成,其中破题尤其重要和费思量,这几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便不足为奇。
明筝想了想,也想不出所以然来,她自小喜欢读书,但却厌烦八股文,写文章本应信马由缰,而八股文条框太多,明筝觉得太难了。
突然,一个青衣书生兴奋地一击掌道:“有了,听着:圣人行藏三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三人品评良久,有点头的,有摇头的。
又有一人道:“此处破题巧妙,我也想出承题来: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几人听后,有人点头称妙,有人摇头不以为然。
明筝听了半天,觉得太无趣,还是快去送信吧。
明筝跑得急,正与一个小厮撞到一起。
明筝认出是天天给自己送草药的小六,小六也认出明筝。
“明筝姐姐,你这是要去哪里?”
小六问道。
明筝一看,坏了,遇到谁不行,偏偏遇到他。
明筝担心小六去给萧天报信,忙笑道:“小六,我四处转转。
你不用管我,你去忙吧。”
小六迟疑地看着她,明筝便又钻进那堆秀才里,听着那些酸腐的句子,眼睛盯着小六看他出了园子,便急急向大门跑去。
由于路不熟,几次绕了远道,好不容易找到大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