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捉弄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出于一种顽皮和好奇的天性,这也让她在宫中拥有了不少“朋友”
。
庆历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好奇地问道:“哦?究竟是什么样的好诗,竟然能让朕的永乐公主如此推崇?”
李清漪嘻嘻一笑,得意地扬了扬手中的纸张,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父皇,您快看看,这就是那几首诗了!
女儿读完之后,真的被惊艳到了。”
她顿了顿,小脸上满是钦佩之色,继续道:“这些诗词不仅意境深远,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诗之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那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情怀,真的让女儿佩服不已。
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诗作竟然出自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年之手。”
庆历帝闻言,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他接过纸张,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起来。
当他读到那横梁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时,庆历帝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
这四句话如同雷霆万钧,在他脑海中回荡,震撼着他的心灵深处。
仿佛一瞬间,庆历帝看到了那少年挺立的脊梁,感受到他胸怀天下的壮志豪情。
那种对天地、对生民、对学问、对未来的担当与追求,让庆历帝不禁为之动容。
再往下读,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诗跃入眼帘时,庆历帝更是瞪大了双眼,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这句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他内心的世界,让他深刻感受到了那少年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怀。
读完之后,庆历帝久久无法平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