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太那不情愿的模样立刻好了不少,拿了半两银子给儿子,道,“瞧瞧少什么,一并添置上。”
陈二顺接银子应了。
褚韶华说,“爹、娘,我们先去前头魏叔家问一下,看他家可要一起去。”
陈老爷点头,“去吧。”
魏家一样是新赁的房舍,一样有许多要添补的东西,魏太太是个小脚,家里也得她瞧着收拾,便派出闺女魏金。
拿出半吊钱,同闺女道,“跟你大顺嫂子一道去,油盐酱醋的都买些,再有鲜菜瞧着买几样儿。
要是有卖馒头的,也买上二斤。”
魏金应了,拿上钱就跟着褚韶华、陈二顺去了。
北京自是处处与乡下不一样,连北京人说话也是与家里不同的,儿话音特别重。
好在不论陈家村、褚家村还是何家庄,都属于北方,离北京也不是特别远,所以北京人说话,几人都能听得懂。
尤其陈二顺先前在北京柜上学做买卖,北京话现在也是会说的。
褚韶华是个聪明人,听着老北京人的音调,她也跟着学,虽依旧带些家乡口音,不过倒有些模样了。
就是魏金年纪小,不好意思开口说话,怕惹人笑。
褚韶华劝她,“咱们拿钱买东西,有什么可笑的。
你只管放胆子说,这老话说的好,入乡随俗。
咱们既是来了北京,不论说话还是别个事,就得随着北京这里的风俗了。”
魏金是极信服大顺嫂子的,点头应了。
别看魏金话不敢说,买东西是很敢买的。
跟着买了好几样鲜菜不说,到买肉时,陈家只舍得买猪肉,魏金却是相中了羊肉。
她还挺欢喜的说,“我可喜欢吃羊肉了,咱们家里猪肉常见,羊肉非得过年时才有。
北京就是不一样,这会儿竟也有羊肉卖。”
直接叫割了二斤。
褚韶华笑眯眯地瞧着魏金挑羊肉,与她说必要肥些的才好吃。
褚韶华看她把羊肉放菜篮子里,笑道,“记得小时候过来北京,也是夏天的时候,我爷爷晚上都会叫人去买红焖羊肉。
你要喜欢吃羊肉,到时打听一二,也去买来尝一尝,味儿是极好的。”
魏金点头记下,褚韶华又说,“你买这些羊肉,大葱就买的有些少了。”
魏金想想,“是啊,羊肉不论是炒是炖还是烙羊肉饼,都得大葱来配才好吃。”
于是,一行人又折回去陪魏金买了二斤大葱。
待买好东西一道回家,陈二顺去给他娘报账,褚韶华就回厨下同宋苹一道做饭。
宋苹见这一篮子的菜蔬不说,还有块半肥半瘦的猪肉,足有一斤了,不由道,“怎么买肉了?”
“头一天来北京,路上爹娘也没吃好,就买了块肉,给二老补一补。”
褚韶华心上已有主意,同宋苹道,“二弟妹,今天买的这块肉好,咱们烙吱油饼吧。”
“啥是吱油饼啊?”
宋苹都不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饼。
褚韶华洗洗手,围上围裙,“那你瞧着,我来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