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五两队赛马为争夺决赛入场券,全都拼尽了全力,所有的看点瞬间由领先的赛马转移到了第四位的争夺战上来。
直道之上两队御者放开了缰绳的所有束缚,拼命挥舞皮鞭,将马放到了最快水平。
这样也就预示着,二者必然要在拐弯处高过弯。
高过弯非常考验御者的驾驭水平、马匹的配合程度以及车辆的结构强度,所有人都把目光都死死盯在了这两队赛马之上,反而忽略了领先的“骊驹”
和“雪骦”
。
所有人都期待再次上演一场高的赛马表演,刷新心里对赛马运动精彩预期。
然而,最后上演的这一场表演却由精彩转向了血腥,由于车过快,在拐弯的瞬间,两队马车几乎像自杀般地冲撞在了一起,御者的躯体被巨大的惯性抛上了天空,在一片黄色尘土的衬托下分外显眼,然后飞坠落,将灵魂与肉体一体跌落进尘埃之中。
两辆赛车在高惯性下撞成了碎片,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
破碎的木材,像矛尖一样深深刺入马儿的身体,一篷血雾冲天而起,马儿不住哀鸣,其声凄惨,令人动容。
其余的马匹被缰绳拖拽、撕扯,纷纷倒在一起,在地上滑行、摩擦、碰撞,彼此倾轧、互相践踏,骨折筋断、肚破肠流。
一片血腥之气弥漫在赛场上空。
一匹挣脱了束缚的大青马从地上死命地挣扎起来,自顾自地沿着赛场奔跑,身上鲜血淋漓,口中不住哀鸣。
像极了战场上最后的战士,在没有听到集结号之前,冲锋不止。
像极了片场上的演员,在导演没有喊停之前,十分专业地表演着。
突如其来的冲撞,突如其来的刺激,突如其来的血腥,惊起了观赛者一阵惊呼。
然而人群在短暂的惊呼之后,很快就陷入了疯狂,在初赛阶段就看到了这么血腥的表演,真算是值回票价。
进入战国时代,战争的残酷性不断上升,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特别是韩国这样的正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国家,尚武、尚战成为国家风尚,“征服”
成为整个国家价值观的重要取向,人们变得越来越残暴与血腥。
而此时诞生的“诸子百家”
,正是对这种残暴与血腥的一种矫正与反思。
但在战国之世,倡导“仁爱”
的儒家和倡导“兼爱”
的墨家在诸侯国都没有市场,进一步控制民力的“法家”
和讲求“诡道”
的兵家大行其是。
当然还有一种思想,就是老子庄子所代表的“清静无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