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后世绝大多数作者想象的不同,那个年代的人并非到了夜里就全是睁眼瞎子一抹黑。
首先,叛匪们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和禁忌,只要是肉类或能飞、能跑、能游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食物。
故而对肉食和下水、鱼虾类、禽蛋类摄入量和摄入频率远高于常人,他们最多就是夜间看得不甚清晰,但并非完全看不到,且这样的人在叛匪队伍中占比相当高。
换言之,越是胆大、心狠、粗鲁或凶暴的分子,实际体力、体能越是优于同时代的人。
当发现这点之后,为保有自身的优势,他们会表现得更加凶狠。
这是人身上被激发出来的动物求生、同类间优胜劣汰的本能。
越是大乱的地区、动荡的年代,这种原始性越容易占据上风。
而人类社会后天拥有的文明性则在生存需求面前轻易被这种原始性所取代,因为无论你拥有任何合理、合法、合规的理由,生存都是第一位的!
这一千人也够倒霉,从山上下来跑到大源,还未缓过劲儿来又被拉出去夜游。
这一路上都有人小声地抱怨、叽咕,孙固只当没听见。
在他看来,这些家伙乐不乐意不重要,等敌人的刀举在头上了,他们必然知道该怎么用手里的武器反击,这就够啦!
罗墩上五百敌人,就算是有那么点地形优势也没什么。
孙固手里八成都是老兵,或者说是随着银陀起事的那批人。
银陀就是不愿意让他们打生打死才特意派到大源寨的,未想孙固反而认为老兵的战斗力完全可以抵消夜战的不利,反而将他们带上了战场。
();() 这伙人就这样骂骂咧咧地走了一路,眼看前边就是月光下波光粼粼的鱼塘,借着月光也能看出罗墩高出地面的身影。
忽然一声竹哨响起,接着有更多的竹哨声呼应。
这个竹哨是当初陈三文制作的,有两个孔可以控制哨音。
不同哨音代表不同意思。
他甚至专门组织了十个人制作这竹哨,因为队伍扩大和战斗中经常丢失或损坏的缘故。
归义营领到这东西才几个时辰,队正、哨长、什长们肯定还没学会那么复杂的哨音。
但吹哨这件事都会也都懂,好了,反正是听哨音响起为号呗。
这个简单!
于是只要中队长吹哨,所有的队正、哨长、什长们一起吹响哨子,尽管吹得什么音都有,但是队伍冲出来就还是给了惊慌的对手狠狠一击。
大夜里本来就高高低低跑得七荤八素,再被不知道多少的哨子一惊,孙固这条长蛇的中部差点崩溃。
好在孙固也不是个笨的,他立即命令前队:「包围上去,从水塘边走,围住他们!
」
即使在夜里,有经验的战将还是能够从喊杀声的大小中,听出对手来自哪个方向以及数量大致有多少。
对手数量并没那么多!
孙固信心大增。
于是前队迅速冲下路基,直接冲进稻田向对方的侧面围过去,连已经走过水塘的部分人也掉头回来了。
忽然听到梆子声响,接着暗夜中传来「嗖嗖」的羽箭声,中箭的人便大声地哀叫起来,叫唤的人不断增多,前队的步伐也在犹疑中放慢了
。
「别停下,继续冲过去!
」孙固着急地在马上大喊,同时命令自己的亲兵队向前督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