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和市令打招呼,寻找场地,那又是邵杰勾当。
邵杰是个办事靠谱,就在东市最繁华中心地段十字路口一片空地上,沈记摆开了摊子。
立冬火锅节大木牌子竖着,沈记酒肆小拉旗圈出场地,几排食案摆开,上面放着火锅子,不远处锅灶操作案台也安置好,大锅里飘出老汤香味,十几个庖厨伙计穿着同色衣服,严阵以待,很像那么回子事。
这样架势,怎么可能不吸引人?渐渐便上了客人,坐下点了锅底和涮品,但更多是站在拉旗外观望。
然后许四郎便上场了,站在场地中间,先来一段《报菜名》。
这样艺术形式真正古今皆宜,一段贯口儿下来,博得满堂彩。
然而这才是前菜,后面“小品”
才是主菜。
“……我嘴挑着呢,一般酒肆食店可不去。”
“不是一般。”
“是两般?”
“嗐,就是上巳节探花郎都下马买花糕那个沈记啊。”
“哦,那还真是两般。”
……
“哎呦,张郎,你怎么扶着墙进来?莫不是不舒服?要不我们改日再吃酒?”
“别拖拉了,我怕活不到改日……”
张二郎捂着肚子,有气无力地道。
这时候不管是食客还是外面围观,都已经控制不住地笑起来。
许四郎上场“天冷了,客人来个火锅子吧?”
阿窦看张二郎。
张二郎“来。”
“客人来个奶汤锅底吧?鸡鸭豕骨煮汤,其白若牛乳,郎君闻闻,味儿都飘过来了。”
阿窦看张二郎。
张二郎“来。”
“客人来一份鱼脑豆腐吧?说叫豆腐,不是真豆腐,是用鱼肉做,比豆腐还嫩呢。”
“来!”
张二郎表演功力很强,明明是无实物表演,却真得很,伸着嘴去接热鱼脑豆腐,烫着嘴,咽不下去,却又舍不得吐出来……把周围人等都逗得前仰后合。
偏有促狭食客也喊“来一份这个鱼脑豆腐!”
围观人更笑了。
许四郎既是演员,又是真跑堂,果真给端来鱼脑豆腐。
“客人来一份弹牙丸子吧?豕肉打,又香又有嚼头儿,真弹牙呢。”
许四郎又回到表演中。
“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