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左贤王麾下骑兵和部落的资料,郡中大佬近乎人手一份。
结合斥候送回的情报,於单的老底不说被全部摸清,也被摸得七七八八。
再次兵锋相对,汉军可以从容布置调度,占据更大优势。
遗憾的是,须卜氏世代依附左贤王,对右贤王、右谷蠡王和左谷蠡王的了解浮于表面,能问出的情报不多。
不过有了左贤王的情报,集合多年和匈奴交战的经验,多少也能推断出两三成。
“阿翁,草原天灾更甚云中,各部定然缺粮。
此时遇到商队,纵有戒备亦会相迎,实为刺探情报良机。”
匈奴退兵之后,胡市开始重建,边界守军进行调度,云中骑调入郡城休整。
魏悦随军留在城内,被魏太守抓壮丁,每日埋政务,一人做三四人的工作。
难为竟能留有余力,不似其他郡官一般,眼底挂着黑圈,走路都在打飘。
“商队?”
魏尚放下竹简,思量片刻,颔道,“此事可行,你来安排。”
“阿翁,此事该交王主簿和周决曹。”
魏悦笑容不变,对于增加同僚的工作量,半点不觉得亏心。
“郡内另有他事,他二人暂时脱不开身。”
魏太守又展开一册竹简,提笔落下两行字。
见魏悦还想再说,补充一句:“忙不过来,让阿多帮你。”
“阿多还在养伤。”
魏悦面露无奈。
“动笔应当无妨。”
魏尚停下笔,眉心微皱,“战报送抵长安,天子或将下令征召。
我本想让王主簿教他,奈何诸事繁杂。”
听到魏尚之言,魏悦沉默下来。
“阿多固然聪慧,于政务实无经验,对长安也知之甚少。
日前桃侯送来书信,灌夫已不足为惧,然朝中波云诡谲,总是小心为上,有备无患才好。”
赵氏父子两代为魏太守宾客,在他人眼中,早就打上魏尚标签。
对赵嘉来说,这是好事也是险事。
好处在于,同魏尚交好的朝中大佬早知他名,即使不刻意照顾,也会释放出一定善意。
险处则是魏尚的政敌恐会加以为难,有龃龉的贵人怕会恨屋及乌,说不准就要给他使绊子下套。
“阿翁放心,我会教阿多留心。”
魏悦道。
“善。”
魏尚含笑点头,随手将桌上的简牍分出一半,推到魏悦跟前。
意思很明白,既然还有余力,这些就代他处理了吧。
这些简牍本该交给五官掾,奈何其本人在同匈奴交锋时负伤,战后又带伤上岗,连续几天没合眼,站着都能睡着。
为避免下属过劳死,魏太守就只能压榨自己的侄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