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亲临喀什噶尔,译询卡外各国夷部地土风俗,离去之前,摘抄《喀什噶尔、巴尔楚克等城垦田原案摘略》《巴尔楚克等城垦田案略》《哈密厅卷宗》等手卷,获赠《卡外与图》,从历史地理中寻找“备边之法”
。
林则徐深知疆民之苦,坦言“回子至愚极懦,且极可怜。
自汉官以至兵丁,使唤之甚于犬马,其贸易放债之汉民,欺骗之、盘剥之,视若豕羊而已”
,规劝清廷重视善待。
其提出治边方略:其一,要防外夷入侵,必须屯田守边,尤其巴尔楚克,要广为开垦,使之成为边疆重镇;其二,要安定回民,改变民族偏见。
林则徐从安边富国的大局出发,驳斥回族会因“富强而生反侧”
的谬说,主张减轻粮税,招回分田,使贫穷回民得以安定,其塞防思想互为表里因果,“屯垦、屯边、固边”
层层递进。
林则徐海塞并重,有预见,为后续事变证实。
“海塞并重”
思想也在左宗棠和沈葆桢手中开枝散叶,影响深远。
而李鸿章对海防问题的看法,集中体现在他的万言《筹议海防折》上。
李鸿章深谙中国政经中心俱在东方,天然海洋屏障拱卫了财富,而鸦,片战争不仅震惊国人也震动国基。
其深知清廷国库空虚,提议在新疆采取守势,静观其变,运用以夷制夷,使英俄相互牵制,以待日后收复国土。
如此清廷就可拨西北军饷用作东南海防,壮大海军。
李鸿章强调新疆界于俄英印及波斯之间是敏感地带,清廷“饷力、人才实有不逮”
,应集力海防,暂缓塞防。
针对国内形势,李鸿章开出药方:变革奋起,其呼吁遵循实事求是,务实求真,兴办洋务。
对外惧战以求自强发展的和平环境,切不可逞意气孤注一掷,视国事为儿戏,内政不修,则“战守皆不足以恃,而可亦不可久也”
。
他说列强凭借海船火炮实为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而中国仍“犹欲以成法制之”
,如患者不论何种疾病皆以古方治之,肯定不能见效。
因此他认为“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
。
其倡导“变”
是指军事制度变革,建立新型陆海军;改革旧式科考八股,培养新式科技人才,这点倒是很受吴可等有识封疆的赞同。
对李鸿章“暂缓西征、全力海防”
的观点,左宗棠竭力反对。
他认为新疆、蒙古和京师连为一体,新疆失守,连锁反应,危机京城。
因此他主张水陆并重,一边收复新疆,一边加强海防。
左宗棠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认定是进军新疆的好时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