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艾迈利对不同差异量的宇宙,风险阈值的分析不够精确,只是通过最初投放小白鼠的死亡率进行统计,推测人类的死亡率,最终导致7-30号实验者,只有9个归来,其中7个成功。
其三:首批计划进行前中期,艾迈利穿梭虫洞的飞船过小,承载力有限,只能送一个人。
这就导致了一旦实验者出现不适,没有队友帮忙送回,最终死在异世界。
这也是艾迈利首批实验者,死亡率如此之大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有了艾迈利这些血的教训,秦澜从制定“异世界计划”
以来,就做足了万全的准备:
首先,参与实验的人,必须达到优秀特种兵的水准,确保对不同物理环境的适应力更强;其次,充分计算不同宇宙的风险阈值和对应的正量差异的函数关系,找出不同阶段性价比最大的宇宙;最后,建立多人特制飞船,并配备用伤员运输小飞船,防止有实验者发生不适无人送回。
在这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首批虽有7个失败,但没有人死亡。
现如今5批实验者均已参加实验,失败率为15左右,但死亡率依然为零。
人类,跨越到不同物理环境的宇宙,风险系数极高。
普通人首次选择,一般不得超过6的正量差异,到了6以上,死亡率就会直线上升,像优秀特种兵的首次选择,较低风险上限也只有12的正量差异。
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考量的因素比任何人想象都大。
仅太空站驻站科学家,就多达42个,可见其复杂性。
5个小组通过内部讨论之后,又一致选择了27的正量差异,这次跨度率超过了13,所以适应的时间也需要更久,但适应了以后,他们的身体强度又要强大不少,可以学习更强大的招式。
按照廖渊的理解,就是触发生物异变能所需的能量更少的招式。
这次李湘杰他们选择的宇宙是,正27之31号宇宙,恒星编号为g6974的第3颗行星。
这恒星是g型矮星,跟太阳类似,质量为太阳的哦698倍(该宇宙的核聚变门槛高)。
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为354个地球日,跟地球差不多;自转周期为22小时,比地球一天短;氧含量241,属于富氧环境;有害气体含量为0000074,对人体影响很小;另外,引力为地球的078倍,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为984hpa,平均气温12摄氏度,对于人类来说还算宜居。
经过监测,这个星球的文明约等于18世纪的地球,工业已有了雏形,但因为智慧生物会操纵能量,所以热武器反而没怎么发展。
不过,这里的智慧生物,身高要高于地球人,平均身高约24米左右,主要归功于较高的氧含量和较小的引力。
为了撑起身高,他们的下肢粗壮,脚掌更是达到了头长的两倍,“猛虎小队”
根据这一特征,叫他们“巨足人”
。
在全新的世界,展开二阶段的训练,又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适应过程,李湘杰他们,还能顺利地完成第二阶段地强化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