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很简单,庐阳府的这次灾情没有上报,这是触犯了李烨的逆鳞,但唐国此时的国情不允许李烨惩治这些官员。
所以,杨悉知真要是为李烨解忧,就该知道惩治官员并不是朝廷当前的迫切问题,救灾和稳定大局才是。
试想一下,金陵粮仓出了问题的事若是传遍天下、传到前线会有什么后果?
而杨悉知连李烨的真是意图都没搞明白,却在这里要求大家献计献策,这不是只为了做事而做事又是什么?
他这么做的原因秦昊大致也能猜到。
估计是李烨在朝堂上问计百官无言以对了火,群臣遭到训斥。
作为皇帝秘书处的翰林院,要么是被李烨直接训斥了,要么就是李烨训斥群臣时觉得自己的脸面挂不住。
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次议事根本毫无意义。
思量间不觉走了神,以至于续有不少官员了言,秦昊都没听进去说了什么。
直到身旁的唐义轻轻扯了扯他的袍袖,他才清醒过来,这才现大家的目光都望向了自己。
见秦昊有些茫然,唐义小声提醒道:“大人问你话呢。”
“哦……”
秦昊轻哦了一声,这才看向杨悉知。
果然,对方正直视着自己,面上隐隐有些不悦。
“秦大人,大家都说了自己的看法,此事你又怎么看?”
杨悉知再次问道。
秦昊有些为难,违心的话他也实在说不出来,但若是说真话只会让对方难堪。
想了想拱手道:“大人,下官以为,当前以救灾和稳定民心为要,翰林院要在这方面为陛下献力献策。”
这话等于是明着告诉杨悉知: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真要是想帮皇上,你就在这两方面多出些主意。
可谓是说得相当诚恳了。
主要是他和许静文想的一样,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
谁知杨悉知听后沉吟一阵后又问道:“那以秦大人之意,又该如何稳定民心?”
秦昊心里暗自叹息。
能问出这句话,说明他根本就没将灾民的事放在心上,只觉得稳定民心比安置灾民重要,仅此而已。
那么,没有领悟到李烨的真实想法也就可以理解了。
他怎么就不想一想,安置灾民和稳定民心其实就是一回事呢?
想到这里秦昊莫名有些心烦,真有开会说些假大空的废话这个闲工夫,还不如去城外施两碗粥来的实在。
不经意间看了周围这些官员一眼,更是暗自皱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