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52章(第4页)

呢,殊不知我写信给你的时候,也觉得你就在我跟前,我就是对着你说话呢。

我把信往胸口贴了贴,又接着往下看。

他说,年关前和正月,都是衙门上下人情走动的时候,因此我的信压了很久才到他手里,那时已经二月十三了。

他收到信立刻回了,希望我不要怪他。

我翻到后面的落款,是二月十五。

这样算来,到君闻书手里应该是二月底左右,可恶的君闻书!

他的信也和我的一样,都是说些日常话,读了多少书,吃了什么东西,哪天碰上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家里如何,庶母又作了什么怪,他又如何对付的……我一会儿抿着嘴笑,一会儿又跟着他皱眉。

看到他说读书,我也想跟着看看。

于是我下了床,找出笔,细细抄下他说的书名,准备也找来细细地读。

虽隔着百里,但我们能读同样的书呢!

我把信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总是舍不得放下,觉得他瘦瘦的样子就在我面前。

外面已经响过三更的梆子了,我才满面笑容地装好信,压在枕头下,吹了灯,甜甜地睡了。

有墙(1)

有墙

没事的时候,我便读书。

萧靖江信中提到的书,君闻书都有,我一本一本地读。

由于我们的文化根基相差太远,对书的看法并不一致。

比如他在信中告诉我,觉得韩愈文胜于柳宗元文。

我却认为韩愈的官虽然做得比较大,一副正统君子的样子,每篇文章都有着强烈的教化使命,但单就文来说,柳却胜于韩。

通俗来讲,韩是质胜于文,而柳是有文有质,却说不上文质彬彬。

真正文质彬彬的,古今我最推崇贾谊。

而且,既是要为人臣子,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都是不可或缺的研习对象。

《过秦论》明明是书生之论,却让人不得不信,既富文采,又有道理,古今策论我推之第一。

至于《出师表》和《陈情表》,一个含蓄规劝,一个委婉陈词,虽是以下谏上,却让人心生同感。

对于臣下来说,这种书表是最重要的。

我还让他注意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文集,这两个人的观点做法完全对立。

王安石固然未成功,司马光却更失败。

我认为,王安石遭围攻,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性格中的缺陷。

越是位居高位的人,其个性越能影响国家的命运,有时居然可导致整个国家为之受难。

覆巢之下无完卵,自己亦为之所累,此诚不得不察也。

我是以后人的角度看待,功过大体还分得清,萧靖江却是历史中人,总要受当时的导向所牵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