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不得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中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攻破吴都,灭亡吴国,迫使夫差自尽。
次年带兵渡淮,会盟齐、晋等诸侯于徐州,被周天子命为“伯”
,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会后,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琅琊),废立邾、卫国君,划定邾、鲁疆界并讨伐鲁三桓势力。
越王勾践三十三年(前464年),勾践去世,其子鹿郢即位。
勾践在位时,忍辱负重,卒灭强吴,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被司马迁誉为“贤”
。
此外,他还留下了“卧薪尝胆”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等典故。
否极泰来
否极泰来,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意思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
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原意指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后多用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兔死狗烹,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原意指鸟没有了,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出自《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
投醪河
勾践出师伐吴时,行“箪醪劳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