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我。
]
[……阿蒂尔?]
对面的波德莱尔迟疑了一会,然后不确定地开口。
[是我,阿蒂尔·兰波,老师,我回来了。
]
在外漂泊的孩子终于回到了家。
多么感人的一幕——
[你终于拍完戏觉得功成名就舍得回来啦?]
波德莱尔的声音有点咬牙切齿。
兰波酝酿的感情一下子卡住了。
他亲爱的老师是终于老年痴呆了吗?
他呐呐地表示了疑惑。
他亲爱的老师波德莱尔在深吸了一口气后拧了拧眉,对自己这个还不知道被谁坑了个大的且到现在还没搞清楚状况的倒霉学生感到了恨铁不成钢,有些烦躁地打断兰波,决定当面再说。
[算了,你先回来再说。
]
一脸懵逼的兰波被挂了今天的第二个电话。
虽然摸不着头脑,但是乖宝宝兰波还是很听老师的话的。
他打算先打车去巴黎市政厅。
路上平平无奇,随手拦下的司机一直很投入地听着广播,甚至抽不出精力来搭理他们这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一行人。
兰波大概听了一下,好像是对一部近期上映的电影的电影评价。
主持人很专业,听起来电影也是情节精彩立意深刻,甚至让本应客观中立的解说用出了“世纪之作”
这样极高的评价词,似乎一上映就大受欢迎并广受好评。
兰波有些欣慰,人们真的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出于谍报人员的习惯,也出于一种想要了解巴黎近况的归乡人心理,兰波和这个本该不会出现在同个世界里的普通人聊起了天。
司机对兰波这个在外两年的归乡人小小地吃惊了一下,继而散出纯粹的善意,非常热情地为兰波结束一些巴黎这两年的变化。
[哦,你一定要去看看最近新上映的电影,它绝对值得一看!
这可是[红心]的成名作,在当初只是纸质书行时我就迷上了,我当时就能打包票说这会是本世纪、有历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
]
司机讲着讲着就讲到了新上映的电影上,而后话题又偏到了背后的作家身上。
[要我说,我们以前看的简直就是垃圾,和[红心]的作品一比,其他的作品只能算是文字的搬运工。
我敢肯定[红心]绝对是我们正宗的法国人,毕竟[红心]对法国的偏爱有目共睹,每一部作品的主角都是法国人……但总是有群不自量力的人想要冒领我们法国文学的启明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