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69雪人(第3页)

“所以你们是分工合作”

校嘉华灵光一闪,似乎又想到什么了不得的事。

她把两个儿子抱起来,亲了又亲“大宝,石头,你们俩可真是我的幸运星”

校嘉华把两个孩子送到学校,立即回了太丰县城。

她马不停蹄,去国棉厂找到仝其芳,第一时间要求暂停棉衣生产的培训。

仝其芳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暂停趁这两天维修缝纫机,大家都在积极学习,争取尽快攻克每一个环节。”

校嘉华“仝姐,如果您让所有工人去,都去学习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等她们成为全才,完全掌握下来,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

问题就出在这里”

校嘉华继续分析“倒不如让她们选择一两项,自己熟悉、擅长的工序。

大家按照每一个环节,分组划区,互相配合,而不是各做各的。

让每一件棉衣,真正在生产线上流动起来。

分工合作,各擅其长,这才是真正的流水线模式”

仝其芳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她恍然大悟道“确实是个好办法,一开始我怎么没想到呢都怪我,还是老式的夫妻作坊思维。

我只想着把一件衣服做好,没想着怎么把一批衣服做快”

校嘉华想到校大宝和小石头,也笑了“是啊,几岁的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我们这些大人,却当局者迷了。”

改革后的培训,效果是显著的。

技术熟练的老大姐,单独成立缝纫组,把缝纫机踩得极溜。

不擅长踩机器的年轻姑娘,则负责勾边,盘纽扣,塞棉花

所有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一张棉布从打板裁剪,到缝纫加棉,再到装饰质检,从头到尾,严丝缝合,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工人们术业有专攻,随着技能一天比一天提高,不到一星期的时间,三百件棉衣就下线了。

这比原来计划的生产效率,足足提高了两倍。

质检过关后,仝其芳带着样衣,赶到供销社公司,激动地去找校嘉华报喜。

“妹子,你快,咱们自己做的棉衣好不好跟上海服装厂的比,怎么样”

校嘉华摸着棉衣,心里也很振奋。

这些棉衣质量、做工,都不亚于大厂产品。

而且,她们用的是边疆最好的长绒棉,在面料上,甚至还高出大厂一个档次。

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原料、工人都是自己的,国棉厂的棉衣,在造价成本上,也远远低于上海服装厂的。

物美价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棉衣行不行我说了可不算,投放到供销社,老百姓买账了才算数的。”

校嘉华谦虚道。

事实再次证明,求大于供的年代,好东西但凡物美价廉,一定会受到群众的追捧。

校嘉华特意吩咐苗小麦,把国棉厂的棉衣,混进上海厂的棉衣里,共同售卖。

几天之后,上海厂的棉衣销量变动不大,但是国棉厂的棉衣,已经售罄了。

还有几个供销社的社长,亲自跑到公司,堵住校嘉华的办公室,要求她优先增发国棉厂的棉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