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呢,调集得怎么样了”
校嘉华又问。
仝其芳“今天早上,我从棉布生产线上,抽掉了十几个会踩缝纫机的大姐。
还有几个小姑娘,虽然不会踩机器,但是针线活做得好,她们都表示愿意学。
拼拼凑凑,人数也差不多了。”
真不愧是仝厂长,要么不干,要么就一干到底,效率高得没话说。
物料,器械和人手到位了,随时可以开干。
校嘉华取出带来的棉衣,拿起旁边的剪刀,沿着缝隙大手一挥,棉衣一下子破开,露出雪白的棉花。
围观的工人不明所以,都倒抽一口气。
“妹子,好好的棉衣,你剪了干什么”
仝其芳心疼极了。
校嘉华举起剪下来的前襟,展示给大家。
“我们不但要剪开它们,还要得仔细,得透彻。
打版的时候,把每一块布料,每一根线的走位,都原封不动地复刻下来,才能做出质量过硬的棉衣。”
这些棉衣,都是时下常规的军大衣、中山装款式。
建国以来,全民都在穿,因而也不存在仿版问题。
区别就在于,做工、用料的好坏。
国棉厂是良心工厂,当然要做最好的衣服,绝不能糊弄群众。
所以,虚心学习,不破不立是必要的。
“校经理说得对,剪”
仝其芳认真对工人们下令。
第三天,国棉厂的棉衣生产线磕磕绊绊起步后,校嘉华总算得空,回了趟青河村。
因为她早先的不告而别,校大宝和小石头,都憋了一肚子气。
校大宝向弟弟商量着,“哼,这次等娘回来,咱们一定要一个星期不理她”
小石头点点头,又摇摇头,小声道“哥,一个星期有七天,太长了娘会伤心的。”
想想也是,校大宝又道“那就三天不能再少了”
崔丽芬端着两碗野菜面汤,从厨房走出来。
她听见兄弟俩的对话,好笑地提醒他们“按照以往的惯例,你们娘回来后,能在家待两天就不错了”
“”
这是一个悲伤的事实,兄弟俩表示有点扎心。
突然,大门口传来久违的三轮车声。
校大宝和小石头对视一眼,确认不是幻听,立即丢下手里的面汤,争先恐后地跑了出去。
“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