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建议(第2页)

“正是这个道理,而且即便有其他人在场,如果对方立场一致,要赖你也一赖一个准。

虽然咱们大队大队长满仓叔为人公正,知青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目前也没和老乡们发生过什么大的矛盾。

但是大队里也确实有那种偷奸耍滑,刁钻撒泼,蛮横无理的人。

我知道你热心肠,但还是有戒心一些比较好。”

秦穹自然知道赵永梅这话是出于好意,说“好,我会注意的。”

赵永梅又说“其实,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多找找从军叔,你不是会医术吗,多给他打打下手。

从军叔不仅是咱们大队的赤脚大夫,也是咱们公社唯二的赤脚大夫。

他不管是在大队还是公社,都很受人尊敬的。

你给从军叔打下手,可能也得不到什么工分,但比较容易得到大队里人的认可。”

赵永梅没有说的太细,知青们毕竟是从城里来的,大队里的人认可你,日子总是要更容易一些。

为什么赵永梅在知青里的人缘好,也不是因为她人见人,而是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和大队里社员们几乎都沾亲带故的。

女知青们遇上什么事儿,不想找大队长就来找赵永梅,赵永梅总是能帮就帮的。

比如她帮知青们找公道且嘴严的人,拿钱换些鸡蛋,蔬菜,馒头,或者找人做个衣服,纳个鞋底。

她帮知青们一些小忙,知青们又教她一些学校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来自首都的秦兆佳帮赵永梅纠正普通话发音,父亲是军人的乔毓秀教赵永梅军体拳。

而且知青们是城里来的,消息上比较灵通,有什么新闻也会和赵永梅分享。

她和知青们互帮互助,感情才越来越好。

而且为什么大队里一个小学老师的名额都很多人争抢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当老师比在地里上工要轻松

如果是城里的老师,或许是这样,但大队里的老师可未必了。

要知道在地里上工,是上一天记一天的工分,干多少记多少工分。

农民挣得工分和工人挣得工资可是没法比的。

知青们都是从城里来的,家里一个月不用补贴太多,只补贴块钱,那在地里上工就不用太拼命了。

大队里的知青们,很多一天挣六七个工分就满足了,干得自然要比挣九个工分的人轻松。

可大队里老师不仅仅是教的老师,还负责照顾年龄小的学生们。

甚至不仅有学生,还有这些学生的弟弟妹妹。

就像赵永梅和弟弟赵永山小的时候,都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去学校的。

他们还是比较听话的,但更多四五岁的孩子,哭闹起来可不是好哄的。

而且老师不仅要教学生们上课,也要领着学生们劳动。

但是即便这样,大队里的知青们也更愿意选择当老师,而不是去地里上工,那就是因为当老师更容易得到大队里人的认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