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似乎很多人都忘记,或者,忽略了那个最初为三岁的小嘉盛帝撑起一片天空的女人。
也许对于后人来说,那个女人跟孝庄太后没有什么不同。
她最大的成就,便是教养了一个好皇帝,替小皇帝稳住了摇摇欲坠的政局。
没有人知道,她的功劳,历史亦没有书写她的故事。
“不要写哀家。”
面对那个固执的年轻人,吴那拉笑得开怀,不过五十多岁的光景,吴那拉却已然是满头白发,老态尽显。
离开朝堂的这些年,她半步都没有踏出过五台山,吃斋念佛,竟然也真的感悟了些道法。
直到有个叫贺新的史官找上门来,说要书写大清的史记,成为大清的司马迁。
而这个小司马迁头一个想写的,竟然是吴那拉的功劳传。
并学会了西方新闻的那套,也想来个‘采访’。
因为贺新始终坚定的认为,大清改革的功劳,并不属于嘉盛帝,或者和珅、安亲王,而是属于这个女人的。
“年轻人,有理想,有冲劲,是好的。
哀家已经老了,那些过去的事儿,也不想再提及。
大清的成功,是属于皇帝的,不属于哀家。”
吴那拉所做的一切,说白了,不过就是赎罪罢了。
因为造下了太多的孽,已经没有退路,于是只能为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找一个打拼的方向,一个忏悔的途经。
她不是一个值得学习的人,也不希望自己这苦难的经历,在日后成为他人编纂戏文的原材料,被人拿出来天天嚼。
固执的年轻人不懂,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吴那拉决定要给他讲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她已经快死了,很多坚持很多秘密,如果最后不找个人说一说,也着实是太憋屈了。
时过境迁,回首往事,吴那拉真正的学会了放下,在人生最后的一程,她终于找回了最初的自己,找回了吴那拉,那个自由快乐的吴那拉,那个懂爱敢爱的吴那拉。
年轻人最终离开了五台山,带着似乎了悟的表情。
而在他走后不久,那个一代传奇女子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三岁,谥号孝明。
嘉盛帝的悲恸不已,本欲扶陵回京。
但孝明太后死前曾下懿旨,声明不愿与乾隆帝合葬,只愿在这五台山上火化尸身,散入风中,与天地合眠。
嘉盛帝纯孝,决定完成亡母遗愿,顶着巨大的压力,亲自住持,在五台山火化了孝明太后的法体,并将骨灰洒在了五台山的青山绿水中。
“跪下。”
和珅对自己年满十八岁的刁蛮女儿说道。
福儿听话的跪下了,而面前并非什么神牌灵位,却是一座山。
“福儿,最后,给孝明太后磕个头吧。”
她,毕竟是你的母亲。
福儿虽不知阿玛究竟何意,但仍旧照做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