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谈话结束,两人告辞离开大帐,惊讶之情仍挥之不去。
站在中军大帐外,两人对视一眼,联袂去往钟离君帐内,抓紧商议该如何安排。
“君上之意,越国不近荒漠,北上定慢于晋国,无妨兵分两路,选人分遣南北。”
钟离君振袖落座,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声音仍有些紧。
“南有瘴疠,恐有危险。”
松阳君提出现实问题。
“晋有解毒之方,君上正设法向晋王购买。
此外,还可召集国内良医,遍寻能人异士,许下重利,未必不能寻到更多良方。”
钟离君深思熟虑,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楚煜拿出的舆图,他彻底打开眼界。
大丈夫在世,理应建功立业。
“上京衰败,天子如荧烛,威严荡然无存。
君上乃不世出的英主,有心问鼎天下,你我自当鼎力辅佐。
然大争之世,雄主辈出,如晋王,今为同盟,迟早有一天变作对手。
还有楚王,越之仇敌,必刀锋相见。
齐王亦有雄心,不可轻忽。
这些化外之地便是我等的退路。”
不言胜,先思退路,非是长他人志气,而是基于理性思考。
毕竟世事难料,诸国间的形势瞬息万变。
进则生,退则衰,上京就是铁证。
越不可能偏安一隅,以国君的野心,势必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
越国固强,对手同样不弱。
越人狂傲不假,却不会盲目自信,更不会小视天下英雄,尤其是势均力敌的大国。
对于钟离君所言,松阳君并无异议。
两人商定之后,各自书信一封,交心腹送回国内。
“膝下诸子,还有宗室儿郎,该是为国出力之时。”
不同于林珩和楚煜各自安排,楚项和赵弼聚到一处,经过一番商讨,齐使和楚臣一同出,星夜兼程奔赴纪州城。
“公子弦在楚都纵火,伤女公子妍,惊楚王之父,当惩。
女公子妍鞭齐国公子,枷之囚笼,城内示众,也当惩。”
“依律,皆当流徙。”
“今改以率兵驱胡蛮,开拓化外之境,则两国盟约不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