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无法再相留了。
对他的能力一向信任,所以倒也没过于担心。
只是点头,道:&ldo;既如此,你点选好人手,我放你去便是。
只盼你速去速回。
这里的事,虽还有廷文、熙载等人助力着,只少了你,我还真觉着不便。
&rdo;徐若麟郑重道谢后,呈上一本薄薄的软皮册子。
赵琚茫然道:&ldo;这是什么?&rdo;徐若麟道:&ldo;王爷,皇上把您视为最难啃的骨头,所以留到最后。
撤藩令虽至今还没送到,只估摸着也快了。
一旦送到,便是王爷的大事之始。
这是我从前闲来无事时随意写下的片言只语,里头是我对金陵方面将来可能的各种进攻路线揣测以及诸多可用之将在行军布阵时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分析。
因此去不知何日能归,所以临行前呈给王爷,谨作参阅之用。
&rdo;赵琚接过,不过随意翻看了几眼,便觉归纳清晰,条理不紊,陈词严密,言之有物。
大喜过望:&ldo;你竟如此有心!
&rdo;徐若麟微微笑道:&ldo;战场之上,情况瞬息万变。
王爷马背出身,经验必定远胜于我。
这不过是我平日心得,一家之言。
仅供王爷参阅。
燕京不过数万人马,金陵却手握数十万的雄兵。
日后起大事了,仗要一个个地打,城也要一座座地破。
虽道长且阻,亦勇往直前便是!
&rdo;赵琚哈哈大笑,道:&ldo;好个道长且阻,勇往直前!
说得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
没人能知道这一场抗争的结局到底如何。
只我半生戎马,壮志未酬,如今岂会甘心就贴于赵勘小儿的足下苟延而活!
便是以石击卵,我赵琚亦要搏上一搏,哪怕背上万古骂名,也不算枉活了这一世!
&rdo;徐若麟望着他在烛火映照下充满了兴奋之意的炯炯双目,踌躇了下,还是道:&ldo;王爷,先前我去得急,没来得及向你回禀。
临行前,此事须得说到。
我带世子一路北上,之所以拖延了这么多日才到,官兵倒在其次,而是遭到了一群来路不明者的袭杀。
&rdo;说罢把经过简略说了一遍,然后看向赵琚。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