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为这个,他的才华是得不到施展的。
五房因为上次李县丞的事情,来了个大换血,现在的人手也是很短缺的。
需要招纳贤才!
但按照以前那种招人的方式,肯定又是不行的。
因为以前互相作弊,唯亲是举,募来募去的都是熟人,还可以用银钱购买职位——哪怕是一个堂上的皂吏,都可以收受贿赂。
百姓想要办点事儿,是难如登天,有银子就给办,没银子就不给办。
贪污成风。
李县丞等人只是做得过分了一点儿,但不代表剩下的那批人没有做。
这点是绝对要改革的,内部不整顿清楚,外部又如何能完得成?
林瑜明白,想要攘外必须安内的道理。
问题是怎么改?他要不要找刘典史作为自己的盟友?
两个问题萦绕在他心头,他觉得有必要跟江入年讨论个结果出来。
他有几个点子,但他需要有人帮他把把关。
吃了饭,他跟江入年一道,把自己的想法说了。
“衙门里如今是唯亲是举,我打算对小吏的聘用,实行公考招考制度,先笔试再面试,同时提高俸禄和福利。”
江入年点头,“很好啊。”
林瑜还是不太敢就这样做了,问:“真的可以拿现代的法子来治理古代么?”
“历代君主谁都想改革吏治,但收效甚微。
你是知县,你只要想改就一定可以改。
但换个知县,一切又会恢复原样。”
这是一种风气,雍正行,他的子孙便不行。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林瑜是一县之主,这里等于就是他说了算,当然是可以改的,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我管其他知县做什么,我只要管好我自己。”
改革什么的不是重点,关键是人才。
他需要人才。
他需要一个人才都会来的衙门环境,基础不打好,任何举措都推行不下去。
一切就是空想。
但有了人帮就不一样了。
一个刘典史是不够的,上头派的司徒县丞看样子也算不得很好。
“好,你去做吧。”
江入年话锋一转,慢慢道,“只有一点。”
“嗯。”
“你再招录新人时,不能革除老人。”
林瑜立即明白,不能一刀切,要慢慢来,尤其是对待人。
触动他们的利益,会被人群起而攻之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