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沉入山谷,余辉洒在湖面上,掩盖住愈浅淡的血色。
老人拄着拐杖,身形清瘦,行动似乎颇为艰难,时不时地咳嗽两声,脸上也没有多少精神,一双浑浊的眼睛无神地看着他,又看了看躺在地上毫无血色的织玉。
“村子里有大夫,先将她带回去吧。”
小姑娘一直蹲在织玉旁边,轻轻握着她的手,时不时用白嫩的手掌去探她额头的温度。
她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很清晰,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成熟,“不能再耽搁了,这个姐姐她现在很烫。”
众人神色一凛,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于是也顾不得那人的目的了,连忙让拿衣服来的农妇将织玉抱回了村子。
就在众人着急忙慌地找大夫时,小姑娘扶着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最后,转头一看那人还站在原地,看了一眼老人,大着胆子说:“你要跟我们一起过来吗?”
小姑娘想,虽然大家似乎都不愿意让外人进村,但是他救了那个姐姐,看起来不像是坏人的样子。
那人轻轻笑了一下,桃花眼微微上扬。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却又忍不住偷偷看他,心里想,他笑起来真好看啊。
老人将他们的举动看在眼里,暗暗叹气,轻轻拍了拍小姑娘的头说:“萱儿,你先回去。”
小姑娘点点头,向村子的方向走去,消失在转角的草丛。
这时,周围再没有了多余的人,那人郑重地向老人作了一揖,“许老。”
许老叹息一声,向旁边迈出一步,不愿接受他这一揖,“老夫如今只是一届草民,受不起这一揖。”
那人垂眸道:“教导之恩不敢忘,无论何时您都受得起。”
许老看着他,眼神逐渐变得清明:“那你如今,是以学生的身份来的吗?”
那人并不答,或许从他出现只称“许老”
不称“老师”
起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许老再度叹息,“老夫隐姓埋名,辗转来到此地,没想到还是被找到了。”
那人抬起头,脸上的表情很是平静,眼中却仿佛蕴藏着风暴。
“此地虽暂属彦朝,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老若有隐退之心,不该来此。”
“哦?依你所见,我来此是为何?”
许老眉头皱起,目光锐利地看着他,脸色不善。
“自然是为了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
那人微微一笑,引的许老心头一跳,从前在书院之中,他除了一张惹的小姑娘脸红的脸之外,总是表现的很平庸,别的学子笑他中庸无为,许老却看得出来他在藏拙。
小小年纪便懂得韬光养晦,与他特殊的身份脱不了关系,自己爱惜他的才学,曾在他危难之际帮过他一次。
那时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的回答出乎许老的预料,于是又问:“那你又是为何而来?”
“一样的理由。”
那人严肃道。
许老许久没有说话,夜晚彻底降临前的最后一点光照在他的脸上,半明半暗,那人知道他在考虑,便只微笑着不说话。
仔细一看,许老脸上的皱纹并不多也不深,如果不是保养得当,那便是他并没有那么大的年纪,只是从气质上显得苍老。
“你所图甚大,老夫已不想再涉足于这些纷争之中。”
“今时不同往日,学生可以保证老师能尽情挥自己的真才实干。”
他说的平静,许老却听得出其中的分量,心中不由地动摇,自己年少成名,却招人排挤只落得个教书的闲职,空有一腔抱负无法施展,甚至被人陷害险些家破人亡,才会失望地离开。
可若是有机会能一展拳脚,甚至青史留名,这对于每一个读书人而言都是莫大的诱惑,他也不例外。
这时,一个村民匆匆地从道路一边过来,为难道:“那个姑娘的情况不太好,村里的大夫看不了,得赶紧进城,但是……”
许老和那人都听出了他的未尽之语,最近战事紧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