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这么说,贾母自然是同意的,她哪里不明白黛玉是不堪宝玉的骚扰了呢
原先知道黛玉定亲,宝玉便闹了一场,只是那会儿到十多岁,哄着他说这只是个口头话,当不得真的也就罢了。
如今这聘礼都下了,宝玉好歹也十四岁了,哪里还骗的过去自然又发起痴来。
若是以往,顺着宝玉说几句也就是了,可如今陈家下了聘礼,贾母又想起史湘云的事来,知道陈家不是能吃亏的,尤其陈家这一代只一个陈景,黛玉日后既要嫁陈景,这事必定是个大事,对黛玉的事情陈家也是半点不放松的,这些日子未尝不为此苦恼。
如今听黛玉说要去碧园住几日,贾母自然说好,又想着碧园到底是陈家的园子,虽送了黛玉,但这会儿许黛玉去了,也算是个表态,到底宝玉再闹也是个孩子,说几句胡话罢了,只要自己这里不出问题就是了。
只是叫黛玉一人去住到底不好,便叫李纨带着贾兰一起去,刚巧碧园藏丰富,也好叫贾兰好好静心读,另外又请了林姑姑陪黛玉一起去,算是有个长辈。
本以为事情到底算是了结,谁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没几日忽然说薛蟠在外头被人给告了
这对于薛姨妈和宝钗来说可是个大事了。
薛蟠再怎么不成器,那也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啊
只是这些都与黛玉无关,自去了碧园,黛玉便觉得整个人都松快自由起来了。
碧园景色极美,又有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情,更兼之藏丰富,除了大晋的,竟还有一些西洋的籍。
因碧园本就有西洋建筑,黛玉还以为是碧园旧藏,可很快发现,这些西洋话本上行文语气的风格都太像陈景了,想起陈景当初说要学西洋文字,心中也有了猜测。
只是这字迹却不是陈景的,黛玉一时才未认出来。
林姑姑很少管黛玉的事情,她本就历经坎坷,这会儿也只求安度余生罢了,黛玉与她虽是一家,又叫她一声姑姑,可到底黛玉出身高贵,不是她可比的,因此每日也只是充个长辈的面子,实际并不管事。
要说进了碧园真正高兴的是谁,那一定是李纨和贾兰了。
或者说,李纨的高兴更多一些。
李纨原嫁了贾珠,贾珠自然是出息的,可惜贾珠早亡,只留下一子贾兰,自贾珠去后,李纨便深居简出,不显人前,不出风头,只求能教好贾兰便是。
可李纨虽这么想着,她孤儿寡母的又能怎样呢
贾家族学中的风气李纨不是不知道,她对贾兰十分关心,贾兰也聪慧,李纨问起的时候,早把族学中种种情形给说了。
李纨虽有心给贾兰另请先生,可如今贾府上下最贵重的贾宝玉宝二爷都没有另请,贾兰又如何能
更别提李纨虽出身香之家,可家中并无什么手握实权,能对朝政有影响的人物,又不比贾家富贵,自然小心谨慎,不敢多言。
原本来碧园只是想着上回来的时候见碧园藏丰富,上头又多有批注心得,想到陈家出的陈孝祖,以及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的陈景,李纨觉得贾兰多这些必定是好的。
最重要的是,能够避开贾家族学中那乌七八糟的环境,让贾兰安心读。
哪知道后头居然还有更大的惊喜等着她。
黛玉在碧园闲着无聊,听说贾兰读常有不明之处,她找李纨问了,竟都能解答。
这就不由李纨不惊讶了。
李纨虽也出自香之家,但到底因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只学女四,列女传一类的罢了,男人们考功名的东西她是没有很深的研究的,更别说是制艺策论一类了。
可这些黛玉竟都能教
黛玉自己作制艺是不太行的,但她于制艺的规则要求以及各项忌讳都烂熟于心,眼光又精准犀利,贾兰写的稍有问题她便能一针见血的指出。
有时候李纨都觉得黛玉的要求太苛刻了。
黛玉这才想起来贾兰不是陈景。
却又想着,景哥哥如他这般年纪的时候制艺已经写的极好了,便是以他那会儿的要求来算,如今贾兰也是不够的。
只是对贾兰的要求黛玉倒是真的放松些了,又把以前陈景学制艺时说必的选了叫贾兰读。
可越教越是觉得
景哥哥真的很优秀呀,不是寻常人能比得上的。
心中又是羞涩又是骄傲。
只是李纨惊奇道“我却不知你什么时候还学过这些”
黛玉这才想起,她与陈景在学问上的往来,虽说都是林如海知道且允许的,但如今说出来到底不好。
经上回颦颦一事,哪怕黛玉以前对这些并不关注,却也在事后多了解了一些,知道自己原先和陈景的事情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