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承辉和原主是两个人干活儿,要换三个人的口粮,别说每年用工分换的钱还要在婆婆手里过一遍,就算是直接到他们手里,其实也没多少。
所以,郑楠仔仔细细地数了两遍,得出来的数字和原主记忆里的并无出入,三十二块八毛,就是这个家庭的存款了。
当然,她没有把当初结婚的时候拿到的十块彩礼钱算进去,说到这里,也不得不夸赞一句,原主还是长了个心眼儿的。
当时,原主和齐承辉是湿着身子、被从水里捞起来的,后面又决定要结婚,齐家人如果豁得出脸面,其实不给彩礼,也就是那回事儿了,反正,原主是知青,在村里无亲无故的,也没人会替她做主。
可是,她和齐承辉见面商量着什么时候去领结婚证的时候,好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两个嫂子家里当时要了多少彩礼,这不,齐承辉回家之后就跟爹娘据理力争去了,最后,原主和齐家两个嫂子一样,都拿到了十块钱的彩礼。
结婚以后,常来凤本想着再把这钱从她手里要回去的,但原主却在察觉到婆婆的想法后,先一步去了趟县里,回来就说把十块钱的彩礼寄回家了,毕竟,父母养她一场,总不能最后什么都落不着吧?
而这辛辛苦苦保下来的十块钱,现在就落到了郑楠手里,接下来,这也会成为郑楠赚钱回城计划的启动资金!
“媳妇儿,出来吃饭了!”
郑楠刚听见屋外传来几个小孩儿嬉笑打闹的声音,随后,就听到齐承辉站在门口说。
郑楠把十块钱收到兜里,深吸一口气,拉开了门上的木栓。
“妈,你看,这是我下午跟大姐他们去找到的地枇杷,你尝尝,我都洗了的。”
看见郑楠,洗完手的齐晓军从桌子上抓了把果子,蹬蹬蹬地跑过来,递到郑楠跟前说。
他知道他妈爱干净,洗手的时候顺便就把地枇杷给洗了,虽然他奶经常在背后嘀咕,说他妈这是腿肚子上擦粉、瞎讲究,但齐晓军从不把那些话放在心上,反而还有点儿自豪,他的妈妈,和别人的妈是不一样的!
“你自己留着吃,这会儿先吃饭吧!”
模仿着原主,郑楠略有些不习惯地摸了把小男孩的脑袋。
齐大山和常来凤老两口有三儿两女,长子有俩儿子和一个女儿,次子有俩儿子和俩女儿,老三有一个儿子,一大家子,算上二房刚满一岁的闺女,足足有16口人,加上孩子们的年纪也都不大,可想而知,每回吃饭的时候,就算分成了两桌,也依然是像打仗一样热闹的。
齐家人的吃饭规矩,倒也不会明着在菜色上区别对待,但是,种种细微之处,无一不在告诉着你,在这个家里,男人和女人、儿子和儿媳妇、男娃和女娃就是不一样的。
和往常一样,郑楠在那张有些矮的小方桌前坐下,看常来凤抡着大勺、给每个人碗里舀粥。
前两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提高了农民干活儿的积极性,而给一日三餐带来的改变,则是早、晚两顿的粥不再像从前那么稀了,至少,一眼过去,不会直接看到碗底。
只是,眼前这碗红薯粥,仍然让郑楠差点儿喝出了“痛苦面具”
,毕竟,后世的红薯品种多,各有各的美味之处,而现在的红薯品种,淀粉多、个大、产量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