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写得也专业,你瞧瞧这段,写蝶衣唱‘思凡’,‘他滩着兰花手,绕着腕花,在院子中的井栏边上,轻轻走圆台,一步,一步,一步……’哎呦呦,写的真真的,活灵活现啊,作者肯定是个老票友,写到戏曲时,浓墨重彩,一点不露怯!”
“老什么票友啊,作者简介里都说了,方远平才十八岁,他小时候去哪听戏去啊!”
“那你说他咋写出来的?”
“和鬼子官兵青木说话,蝶衣也硬气,你瞅瞅,他说,‘我国景色何尝不美?因你们来了,都变了。
’,又说‘中国老百姓,倒是不惯把鱼呀肉呀,生生吃掉。
’,真是位卑不敢忘忧国啊!”
“可就是后面被人收拾得太惨了,唉——!”
排练厅,那几个文艺骨干正围在一起,议论纷纷,激动得面红耳赤的。
孙玉敏走过去:“看啥呢?兴致这么高啊。”
“孙老师,您来了!”
“一文学杂志,新出的,叫《十月》,有篇小说叫《霸王别姬》,写的特别好!”
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
“这小说我知道,作者方远平还曾经到我们曲艺学校采风呢,我接待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了。”
孙老师有点小骄傲。
“我说呢,写的这么在行,原来是您指导的啊!”
“有孙老师指导,那肯定像模像样的,孙老师是名角儿啊!”
大家一阵捧。
“你们排练吧,杂志借我看看。”
孙玉敏笑道。
“得嘞!”
杂志交给了孙老师,大家开始演,唱念做打,一板一眼,特别卖力和陶醉。
孙玉敏本想着回家再看,但杂志就在手里,心痒难耐,还是禁不住翻开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被吸引了,都忘记指导了。
过了一会儿,大家演完了,都转头看向孙玉敏,顿时吓了一跳。
咦!
孙老师咋哭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