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长,俺们这边可住不下人啦,一个屋挤五个人,一个屋挤六个人,晚上翻身都困难。”
“对,大队长,我们男知青这边也是一样。”
杨开泰有些为难。
知青点的情况,他确实清楚,东西四间厢房确实没地儿挤了,但这大冬天的,也不能把人往倒座房赶吧?
院子南侧一排倒座房,坐南朝北,是以前的下人房、杂物间,最大不过十平方,还没有炕,让人住进去,真真会冻死个人。
“老杨叔,把北屋锁开了吧,让人住北屋去。”
北屋左右房间,以前是住的主家、主母还有家里长辈,宽敞、亮堂,条件要比东西厢房好不少。
于是,那女知青条件反射般,就嚷嚷起来:
“不行,凭什么让他们住北屋啊?要住,那也是让俺们老知青去住……”
“凭啥?就凭你现在说的这话不中听呗,还能凭啥?”
霍奇林撇撇嘴:
“沐知青,我看你是个女子,原不想把话说的难听,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这次你们敢像两年前一样闹,我就让张支书把这事儿写在你们档案上。”
“另外,以后每年肯定都会来新人,来了新人就住北屋,这话我说的。”
霍奇林了一通火,杨开泰只是看了一眼,没说话。
虽然他只有十六岁,而且在大队上也只是个放牛娃,但人缘好、会来事,而且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得了霍奇林的好。
所以别看他人小,在大队里,说话也是有分量的。
“你……”
沐知青着急上火,却总归不敢再说什么喘大气的话,她也来了杨堡大队两年多,自然知道眼前这少年,在大队里家家户户都当成宝一样儿的。
可不敢得罪了人。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男知青组长那边也不敢多说什么。
只是外边七人正忙碌着,原二十几个知青没见一个出门帮忙。
霍奇林啧了一声,帮助老杨叔把人安顿好。
去年新来知青也是大冬天,男女组长虽说有怨,却也安排人给做了饭。
今年这一出,他算是看出来了,刚被自己数落一顿,这是想给新人一个下马威呢。
“心眼也就比最小号的针眼儿大一点……”
搬着行李走进北屋,霍奇林吐槽也不放低声音,赶牛练出来的嗓门,方圆几百米都能听到。
安置好了人,老杨叔叹口气,摇头摆尾的走了。
霍奇林心头多少也落了不忍。
现在不比以前,是个人都知道下乡有多苦,而且取消了知青补助,再没人愿意上赶着‘争当先进’。
这七个知青,旁人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来条件有多差,估摸着一定都是家里不受待见的那一个。
于是,霍奇林把人招来堂屋灶房:
“你们自个儿去倒座房拿柴火,先把土炕烧起来,休息一下,别出门啦,我一会儿把你们的口粮送过来。”
出门在外,都是十六七岁的小伙儿、小姑娘,但凡能在城里呆下去,也不会被下放——这话可一点没错,真不愿下乡,家里砸锅卖铁也能买个工作的。
所以能帮一点帮一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