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442章 碳纤维(第2页)

这也是阻碍新机型开的重要阻力之一。

“算过,现款正在生产的机型成本不到两千万,也就一千八百多万吧。

顶两台半j-7、一台半j-8。

要是换上这次进口的新设备,我估摸着成本怎么也要到两千五百万左右。

j-11呢?能贵出一半不?”

王晋阳一听就知道方想的意思,将j-1o的成本说出来后,才拿起茶杯一口喝完。

“差不多,j-11现在的成本就已经接近两千五百万了。

换上新设备,怎么也要过三千万。

所以这新机型的成本,我还是按照全部国产的价格来预测的。

如果碳纤维不能资产,全靠进口的话,成本怕是分分钟过一个亿。”

方想拿起茶壶,给王晋阳面前的茶杯续上茶水。

“碳纤维。

。”

王晋阳拿起一份资料,开始研究了起来。

其实碳纤维早在19世纪7o年代就被明了出来,而国内也在62年就对这种高新材料展开了研究。

72年的时候,吉省化工研究所就在实验室里突破了相关的生产工艺。

可是毕竟是在特殊岁月,国外还在大规模的封锁中,导致虽然在实验室里有所突破,可却无法进行产业的工业化。

说白了,就是实验室里研究出来了,可缺乏相关的技术工人、相关的设备,压根就没办法进入到生产阶段。

即便是到了8o年代,国际关系缓和了之后,也曾经尝试购买相关的生产设备,可国外却依旧对该项该科技技术严防死守。

想要产品,可以,高价卖给你。

想要技术和生产设备?

不好意思,想都不要想。

毕竟,碳纤维最早就是应用于航空航天技术上的。

飞机、导弹、火箭、航天飞机上,都有碳纤维的影子。

后来逐渐开始拓展到了风能、汽车上。

但为了保证高利润,国外的生产厂家一直对碳纤维进行严格的数量把控。

所以为什么达国家那么有钱?

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相关的高新技术,基本上躺着就够吃了。

而后来华夏为什么又被称为达国家粉碎机?

还不是因为攻克了这些让达国家敝帚自珍,藏着掖着大财的技术吗?

“对,据我所知,现在吉省的化工研究所有一个专项的研究小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重工兴国请大家收藏:(91919191)四合院:重工兴国更新度。

他们提供的数据我也看了,差点意思,而且还没办法量产。

这次回去,你帮我去瞅瞅看看。

顺便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搬到蓉城132厂这边来。

我提供资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