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男主角就是汉文帝,文景之治是他跟他儿子,顶妻背母是他跟他的妻子母亲的陵墓格局】
>
刘恒:"白莲花?为什么用莲花比喻?"
邓通道:“屈子用香草比喻君子品德高尚,莲花清香,白莲更是纯洁无瑕,定是夸奖陛下品德高尚,心性无暇。”
刘恒被夸得通体舒畅,眼神的欣赏毫不掩饰,看得朝堂上的其他大臣和太子表情各异。
【汉文帝生前奉行节俭,杜绝奢侈,在以厚葬成风的秦汉时代,他没有用金银来装饰陵墓,也没有大兴土木,因山建陵,凿洞为玄宫,不起坟,无封土。
】
【但是,从发掘出的动物骨骼来看,他的陵墓仍旧采取的是“减礼不减制”
的规格,陵墓内殉葬了大量的牛、羊、马等动物】
牛可以耕地,马可以用于军事,羊是这时候重要的肉食来源。
这些动物,其实都是大汉目前很缺的。
汉朝牛马富裕得到汉武帝时期,经过几任帝王的积累和鼓励百姓养牛养马才充裕起来。
但是缺谁都不会缺帝王,帝王们宁愿把牛殉葬了也不会租借给百姓耕地。
刘恒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很节俭了,听天幕这么特意指出后,脸色有些尴尬了。
【1975年,在汉文帝母亲的陵墓南陵西北的小型外藏坑,还曾经发现过大熊猫头骨和犀牛的骨
骸。
】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样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大熊猫骨骼。
】
“动物殉葬坑内出土的这具大熊猫骨骼非常完整,头向帝陵,尾向西边,这应该是秦岭北坡的大熊猫。”
考古人员说道。
刘恒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为什么天幕会重点提到动物了:“后世还研究动物?”
动物除了用来吃,用来使唤,还有什么用?有什么值得研究的?
听天幕这人的话,看个骨头架子连是哪里的动物都能知道,显然研究的也很深入。
【熊猫在如今被称为国宝,因为非常珍稀。
一度少到全国只有一千多只,差点灭绝。
后来经过人工培育,才从濒危动物变成易危,并且开始放归山林,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1800只左右】
【如今熊猫不仅是我华夏的象征,也是国际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符号】
br>
【熊猫在国内很受欢迎,基本上能养得起熊猫的动物园人气都很高,但是不是每个动物园都有资格养熊猫的,要求很高】
先是国内,放出了不同的动物园,游客们买门票进去,直奔熊猫馆去看熊猫,激动地一边喊名字一边拍照:
"花花!"
“萌兰!”
“奇一!”
“毛笋!”
他们目标明确的样子,好像每只熊猫都认识。
但是古人看得觉得每只都一样。
“它们有哪里长得不一样?怎么分辨出来的?”
大臣们也很纳闷。
刘恒却一脸痴迷:好喜欢,每只都很可爱,每只都很喜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