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达赖听了讪笑,要不是我倩倩姐脑袋昏了,大发慈悲,想救百万兵勇,打死我也不往跟前凑。
这边父子俩叫来大学士于敏中、兵部尚书阿桂,商讨如何离间金川土司。
外头小太监过来通报,说十一贝勒、十二贝子求见。
乾隆奇怪,这俩人不是一个在户部,一个在工部,怎么一起来了。
叫他二人进来,见礼之后,问:“何事?”
永瑆先说,“皇阿玛,儿臣得知金川造反,儿臣想,朝廷若是派兵,必然耗费巨大。
儿臣请旨,前往江南及广州十三行,敦促他们广开财路,筹措军资。”
乾隆点头,十一与福康安乃是郎舅关系,关心福康安此去战事,人之常情。
再问十二。
只听十二说,“皇阿玛,战事一起,必然需要很多粮草。
儿臣请旨,前往东北挖河修坝,确保当地丰收。”
此话一出,满屋子人都憋了一肚子笑。
阿桂哀叹,十二阿哥,您也太实诚了吧?大军说走就走,岂是您去挖条河,眨眼间,就能丰收的?
于敏中则暗笑,果真百无一用是书生。
连小麦稻谷是怎么长的都不知道。
十一望向弟弟的眼神,立刻就充满了悲悯。
只有小达赖厚道,劝乾隆:“皇阿玛,让十二哥哥说完嘛。”
乾隆忍住笑,“接着说吧。”
十二这才红着脸,说:“皇阿玛,儿臣查阅过史料。
说每次打仗之后,总有百姓或因为战乱、或因为征兵、或因为征粮,而流离失所,衣食无着,十分不利于国家安定。
儿臣以为,东北乃是我朝龙兴之地。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傅敦往常来信,都说因为人少,望着大片荒地不能开垦而可惜。
儿臣想,能不能带我八旗不参战的子弟回去,开垦荒地、挖河修坝。
一来,战后不至于有大量八旗子弟穷困潦倒。
二来,多余的粮食,还能按市价卖出去,稳定粮市。
免得到时候,奸商哄抬粮价,还得官府开仓放粮。
这样,会少很多人逃荒要饭,也能为皇阿玛分忧。
只是,这件事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办好的。
儿子性子慢,做这个正合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