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要定做合适的礼服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小朋友认识裴家的主要亲戚,以及这些亲戚之间盘根纠错的关系。
虽然去了现场认也行,但裴不应还是觉得有几个需要提前知道的。
以表重视,他甚至拉了当时正准备带队前往国外参加国际电竞赛事的李誉进行补充。
“当其冲的……”
裴不应清了清嗓子开口。
李哥吐槽:“成语不是这么用的。”
“我不管,我是文盲我就要这么说。”
裴不应理不直气也不壮地表示,只要说的人多了,早晚有天它就会像其他约定俗成的词语一样被允许这么用了,“当其冲你要提防的人,就是我的堂姐,裴不若。”
裴家的三位准继承人之一。
不好说是巧合还是为了平衡,裴家的三个准继承人,正好分别来自裴家的三房。
在这里,顾非臣必须得插一句,他已经不知道吐槽了多少次了,原文作者对几房几房的叫法是真的很有毒,他不确定作者是为了方便读者记忆还是怎样,明明裴老爷子的三任太太都是先后结婚的合法妻子,却生生被作者叫成了大房、二房以及三房,而这个世界竟也觉得这么叫是合理的。
真是搞不懂这些自诩比古人更开放的现代人在想什么。
顾非臣刚来裴家时,是一千个、一万个不习惯的,如今已经能淡然处之了。
总之,准继承人之一的裴不若,和裴不应一样,同为二房出身,却不是一个爹生的。
裴不应的爸爸是裴老爷子的二儿子,早早车祸意外去世的裴家二爷,只留下了裴不应这么一个独苗。
裴不若则是裴老爷子大儿子的私生女,父母俱在,却还不如没有。
还真说不上这俩谁更惨一点。
但就裴不应来看,还是他堂姐裴不若更惨一点吧。
因为他大伯就是个早期狗血文里标准的豪门渣男,心里有个白月光而多年未婚,却一点都不耽误他找替身生孩子。
裴家大爷的私生女、私生子那是一个接一个,身体力行的为国家每况日下的人口问题做贡献,多到裴老爷子有时候都有点分不清这些孙辈到底谁是谁。
裴家大爷养在外面的女朋友们,有不少也天真的觉得只要裴太太的位置没有人,自
己就有机会登堂入室。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主打一个陪伴,没有任何人上位成功,倒是孩子都得到了裴家尽可能地照顾与培养。
裴不应和他大伯关系一般,虽然血缘上更近,但他实在是有些看不上对方这自以为是的深情,说真的,有点侮辱深情这个词了。
裴老爷子也不喜欢,但是没办法,他早些年忙于生意,二婚的妻子又信教,比起孩子更喜欢上帝,夫妻俩都疏于了对下一代的管教。
等想好好管的时候,孩子早已定型,如今人到中年,连孙子辈都成年进入集团了,裴老爷子就更管不了了,只能放任自流。
裴家大爷的子女实在是有点多,裴不应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给顾临临介绍一遍,也不觉得有这个必要。
只说了唯一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他的堂姐裴不若。
对方长年在集团的海外分公司拓展业务,很有个人能力,是女强人中的女强人,至今未婚。
和顾非臣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据说私交还不错。
所以,这位女强人需要提防的点在哪里呢?
“不是要害你的那种提防。”
裴不应在给小朋友介绍的时候也没说清楚,只是说,“但总之,我姐很恐怖的,你离她远一点。”
然后,骑着三轮车的顾临临就和裴姑姑来了个狭路相逢。
裴不若再抬头看去,刚刚还跟在顾临临身后的裴不应,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着李誉就躲到了旁边一个能打开的房间里。
李誉颇为不解,这到底是有多怕啊?他作为三房家属,过往还和二房的裴不应有仇,和二房的人接触不算太多,只知道裴不若的行事雷厉风行,暂时还没能t到这位女强人的恐怖之处。
裴不若对小朋友笑了笑,看起来也好像很好相处的样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殿宇,一步,两步,步步生莲。他渐渐握住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脉搏,也看到了饱受挫折打击的李隆基那张灰败阴暗...
激萌的萝莉,热血的少年,为打破次元壁一往无前...
穿越到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地球,这里和原来的世界历史完全一样,只是11年前,科学家做实验打开虫洞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地球充满了一种叫灵能的能量,全部生物都进化了,而且地球上随机会出现未知的空间虫洞。沈...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
曾经,你们毁了我的人生。现在,我回来了洗干净脖子,等我喂,那个谁,我不需要帮手,麻烦你离我远点儿行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只要是我塑造的女主角,总有一天都会从小说中来到现实世界,这也是我小说总是没法继续写下去的原因。李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