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颂是被费朗资助的孩子之一。
十二岁的费禧禧第一次见到潘颂时,潘颂还很瘦小,初中生的年纪只有小学生的身高,穿着一件掉了色的旧背心,脚上的布鞋破了洞。
潘颂清澈的眼睛里藏满了惶恐,见到费家三口不停地鞠躬,小身板拱成虾米的形状。
费禧禧赶忙抱住这个比她矮一头的小哥哥,告诉他“不用不用”
。
费朗拉起潘颂的手,问起是谁告诉他要鞠躬的,潘颂摇摇头不说话。
复杂的生活环境,一穷二白的生活状况,亲人接连撒手人寰,让这个大山里的孤苦少年过分早熟。
没有人告诫他要怎么做,他总是自己琢磨怎么做更好。
考察山区环境时,没有留意天气变化,突的大雨把费家三口拦在大山里。
潘颂家里还是土房子,雨天遭不住水流,各处都用脸盆接着。
老式照明灯期待命,只有微弱的光亮。
潘颂的书桌坑坑洼洼,据说是他爷爷结婚时的物件。
家里有的两个床同样是古董,床沿上摆着奶奶昔日绣花的针线。
在费禧禧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时,潘颂默不作声地安排起一切。
夏季雷电频繁,潘颂不敢用电器,点燃了蜡烛,踩着椅子用土灶做饭。
衣柜里还有母亲离开前的衣服和薄被,潘颂用鸡毛掸子打了许久拿给费叔叔。
费朗惶恐,本想着趁雨天休息一阵,小少年居然为他们想好一切,他一个三十好几的成年人情何以堪。
费朗看着潘颂,不知说什么为好。
志愿者将潘颂信息交给费朗时,费朗内心五味杂陈。
无父无母,相依为命的奶奶两月前刚刚过世,亲戚避之不及,少年渴望继续读书。
村长提到潘颂的情况,叹了一阵气:“他爹是个木头,家里条件也差,三十来岁娶不上媳妇,经拐子介绍砸锅卖铁买了他娘。”
潘颂的生母是个哑巴,不知是哪里人,不知有几岁,模样漂亮被人贩子卖到山里,潘颂的父亲拿钱买了她做了媳妇。
村长说:“那媳妇可惜是哑巴,不然有大作为。
识字认路脑子聪明,老潘儿领着她去了趟镇上生产,她记下了路,趁着老潘生病住院,撇了孩子偷跑了。”
这一跑,就是一辈子。
“老潘儿为娶这媳妇倾家荡产,老子重病缠身,孤儿寡母一身空。
门头邻居都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