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压制一番,奈何前方战事,连传不幸。
为国家大计,康熙只有压住心中担忧,拿了八福晋银票,收了弘皙的军火研究班子,全力投入对藏战事。
对付弘皙,康熙再次启用当年对付太子老招,扒拉出来直亲王胤褆,命他带兵奔赴前线。
这一回,胤褆学聪明了。
不敢一人邀功,免得功高震主。
只推说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脑子也迟钝。
恳请康熙,多派几个帮手。
康熙便派恒亲王胤祺、淳郡王胤祐同往。
胤褆看看,觉得还不够,又说都是老一辈,没年轻一辈,怕老祖宗马上传统无人承继。
康熙咬牙,训他一顿,又派出胤祹,领着一帮小皇子跟上,另外派了弘昱、太子家弘晋跟着,顺带老三家弘昇、老四家弘时也都跟着去镀镀金。
侄子们去就去吧,死了胤褆也不心疼。
宝贝弘昱可是不能去,磕着伤着怎么办?回家跟大福晋商议一番,跑到乾清宫面君。
直言说怕出去后粮草军需没人管,还是请老爷子安排弘昱留守京城,以备调停。
三番两次讨价还价气的康熙想吐血,大笔一挥准了。
胤褆这才乐呵呵磕头谢恩退下。
康熙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慢慢明白:这孩子,怕是真被自己伤透心。
拿皇位诱惑,他都懒得看一眼了。
胤褆对外表态,对皇位无意。
康熙虽有失落,毕竟放心不少。
在他看来,当年胤褆领着一帮弟弟们逼迫太子,内心全无君臣、兄弟情分,那样才叫人害怕。
能够手足相残之人,未必不会父子相杀。
如今这样好。
左右还有二十来个儿子,除去年纪小不能理政的,从老三到十七,论品德、论才能哪个不能当皇帝?何必找个跟太子有仇,见了弘皙二人就恨不得当场撕破脸皮的呢?
康熙如是想着,便打发众人下去,扒拉扒拉能够当大任的皇子。
从老三数到十七,算了算,出身才能最合适的,上位后最能平衡各方势力的,满打满算,只剩下那么三个。
其中一个还是被自己埋没十来年,至今不过是个贝勒;另外一个虽然得宠,奈何生母乃是汉人,今年刚刚晋位宫位主,出身实在不够看。
算一算,手头也就只剩那么一个。
康熙捏捏手心,幽幽叹气:“往常只说儿子们多,哪知道,到关键时候,顶用的居然只剩他一个。”
说着,幽幽叹气。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