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自己戴上朝珠,大步走了。
年秋月心中担忧,想要派人去前面看看。
转念一想,如今皇上在园中,比不得园中无主时自在,只得忍下,命人小心收拾屋子。
自己换了衣服,吃点儿东西,到凝春堂去陪太后说话。
中午康熙来看太后,看见年秋月带着小公主跟太后商量吃笋尖,冷哼一声没说话。
年秋月瞧康熙心情不好,伺候的愈发小心。
太后瞧出来康熙心中有气,怕他冲人乱发,吓到小孙女。
急忙打发年秋月下去,轻声问道:“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康熙对嫡母素来恭顺,老太太问,便答:“说出来又叫太后操心。
还是为立储一事。”
太后听了,也不知该如何宽慰康熙。
于朝政上,太后远不如布木布泰眼光独到。
加上并非康熙生母,二人感情,在孝庄文皇后去后,才像。
这么多年,太后早就习惯了少说少看,诸事不管。
如今,康熙心烦,她心中难受,也出不了什么主意。
只得安安静静听康熙诉说。
康熙自然知道嫡母没什么主意,但如今身边就这么一个长辈,不跟她说,又跟谁说?哪怕不是生母,这么多年,太后低调做人,他信的过。
慢慢讲道:“今日朕召见群臣,有一半的人举荐老大做皇太子。
还有一小半说,宜立皇长孙为皇太孙。”
说完,幽幽长叹。
皇太后闻言,陪着默默叹口气,拍拍康熙的手,慢慢劝道:“皇上龙体康健,立储之事,关乎社稷,不急于一时,理应慎重。”
这句话说到康熙心里。
经过太子一事,他对立储,当真是怕了。
顺着太后的话往下说,“皇额娘说的是,可惜,朕想要慎重,怕他们非要逼着朕说个明白话不可。
朕就不明白了,非要告诉他们,谁是大清国下一任主人,好叫他们上赶着去讨好嗣君,或者拉立阵营,等着为家族、为自己博得更好的前程,才叫好吗?朕在位五十多年,当年跟俄罗斯、跟三藩打仗时,都没这么累过。”
太后看看他,劝道:“皇上若是累了,不妨歇歇。
到园子里四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看看花草鸟兽。
事情既然已经这样了,烦是没用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