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41章 惊起复徘徊(第2页)

韦应物写下名篇《滁州西涧》的那一年秋天,他的大女儿出嫁,诗人为此写下了感人至深的《送杨氏女》。

韦应物看着女儿就将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眼泪是唰唰的往下流。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妻子早逝,长女如母,韦应物的小女儿就是由大女儿一手带大的。

此时,女儿远嫁,作为父亲不免伤感不舍。

但是他也没得选择,只得强忍悲痛,叮嘱道:“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他让女儿遵守妇道,相夫教子,不过是希望女儿幸福。

可是当女儿真的走出家门,当他回家看到空荡荡的屋子,韦应物又忍不住流泪,尤其是看见自己的小女儿。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两人抱头痛哭。

对于小女儿来说,这个姐姐更像是母亲;对于韦应物来说,一旦小女儿长大也要出嫁,那么这世界就剩他一个人了。

偌大的世界,如果没有亲人,我们拿什么抵御寂寞与悲伤?!

韦应物给自己女儿选的夫婿当然是一流的人物。

据记载,韦应物的女婿杨凌出身豪门,但却敏而好学,为时人所重。

后世柳宗元曾经夸赞道:“少以篇什着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

后来杨凌的儿子杨敬之更位居三品。

这门亲事,无论怎么说,韦应物都可以心安理得了。

作为父亲,能为女儿做的,韦应物都做了。

为人父母者,古今皆同。

随后不久,韦应物去扬州述职,冬,罢刺史之职。

这一年,他五十岁。

他搬离官署,在城外的西涧之滨筑舍而居,生活陷入困顿,想回长安老家,却苦于没有川资。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是诗人的自省,也是一个清廉自重的州官从政修为。

“逐兔上坡岗,捕鱼缘赤涧”

,这对一个不事农桑的半百老人来说,已经不是一种消遣,而是生活所迫。

韦应物在滁州,有大半年闲居郊外,人与山水辉映,诗与草木同光。

在这样的时光里,韦应物就像一叶泊在唐朝的孤舟,他的锚却深扎在滁州的西涧,也深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