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道:“我这位弟妹性情最是安静守拙,这三姑娘也是如此,说实在的,我都巴不得三丫头是我的女儿。
瞧,我这身上佩戴的荷包,便是我们三姑娘绣的。”
在外一定要表现得大度才行,甄氏如此想,解氏能做的,她一定要做到最好。
要不然家风不好,受害的也是全家未出阁的姑娘,现在的颜家可不能再闹出什么不是来。
沈夫人见状点头,颜家除了颜宁馨之外,别人倒是都挺正常的。
龚夫人这样的人到了这个地步,当然也都是夸到人人满意,面上不会特地做出来,姑娘们也都跟着母亲出来的,此时都乖乖坐在她们身边,听着大人们说话。
窈娘看了坐在对面的李小姐一眼,据说娘今日就是来看这位姑娘的,李小姐在家守孝三年,今年业已十七周岁,很是秀丽的样子,就是看起来有些纤细。
想起颜景昭喜欢丰润娇媚的人,窈娘心想娘素来都是以她和哥哥的想法为主,可能也就作罢了,不过呢,这找媳妇儿也不能完全看外貌,还能看性情。
“这是红茶,不是咱们常常吃的茶,你们看看味儿如何?”
龚夫人笑道。
沈夫人素来爱吃茶,不由得点头:“我吃着挺好,倒是恩施玉露我吃不惯,前些日子别人送了些,喝起来和水似的。”
“看来你是爱吃浓茶的,我有些普洱,正好是新来的,你也尝尝,就是我们老太太吃着也觉得味儿好。”
龚夫人笑着道。
这种场合其实很无聊,几乎都是说些吃穿用度,但每次还要装作很认真的听,还要会搭话,这也要相当的水平了。
互相寒暄几句,龚夫人道:“今年成国公府马球会说是要开,到时候你们都能去玩玩,我们年轻的时候倒是不兴这个,还是年轻人玩好。”
李夫人则道:“我家女儿也是不会,正想请龚夫人帮我们介绍一个师傅呢。”
“好说好说,我倒是真的认得一个。”
龚夫人说道。
此时,只见沈陌突然问起窈娘:“三姑娘,你现下马球学的如何了?”
窈娘摇头:“我也是不太会呢。”
“若妹妹不嫌弃,我可以教你。”
沈陌道。
沈夫人暗自点头,不管成与不成,她们家也算是做出样子来了,免得龚阁辅指责两边不和
。
所以,沈夫人也笑吟吟的道:“是啊,你们姊妹都来我们家里,我们家有个马场,你沈姐姐的马球打的虽然算不得很好,但是教你们都可。”
窈娘看向解氏,解氏可不会真的和之前颜宁馨那么高调,沈家并没有上门提亲,她怎么可能让女儿去沈家,此事成了倒也罢了,若不成,过往种种烟消云散。
故而,解氏道:“多谢沈夫人的好意,日后有空一定让她上门请教。”
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日后上门请教也许就是不会再请教,龚夫人一贯行走在这几家,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解氏是颜应祁的枕边人,她是最了解颜应祁的,看来颜景昭的亲事沈陌无缘了。
解氏的确也没考虑过沈陌,因为她很清楚沈陌和齐王世子的事情,据说齐王世子已经在藩地开始选亲,沈陌肯定不会再嫁过去,但沈陌这姑娘之前和颜家人的关系就一般,自然也不大可能了。
沈夫人面上一僵,很快恢复常态,甄氏倒是松了一口气,但见对面的李夫人就莫名心情好起来了,甄氏又看了这位李小姐一眼,难道是她?
李小姐倒是有些自卑,她眼看对面坐着的三位颜家姑娘衣饰华丽,做派都颇骄矜,尤其是那位三姑娘的的确确是个大美人,再想起自己花了两年才瘦下来的,也不及人家的容貌身段,还有些灰心。
“这糕点好吃。”
窈娘吃了一口绿豆糕,居然比以往的清甜,她小声对莹娘道。
莹娘则是因为沈夫人在这里,装的一幅大家闺秀的样子,倒是李小姐道:“这绿豆是去了皮之后做的,里面加了点红豆沙,但不是放的糖霜,而是放的清甜的桂花蜜。”
“哦,李姐姐对吃食很了解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次栉比的华丽殿宇,一步,两步,步步生莲。他渐渐握住了这个强盛王朝的脉搏,也看到了饱受挫折打击的李隆基那张灰败阴暗...
激萌的萝莉,热血的少年,为打破次元壁一往无前...
穿越到另一个平行空间的地球,这里和原来的世界历史完全一样,只是11年前,科学家做实验打开虫洞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故,地球充满了一种叫灵能的能量,全部生物都进化了,而且地球上随机会出现未知的空间虫洞。沈...
吴知蓝是一个坚持着两个信条的人。第一,她决不借钱给他人第二,第二,她坚决不给别人恋爱建议。因为,在大学时期,她却被卷入了一个朋友的恋爱故事,最终失去了朋友和平静的日常生活。有一天清晨醒来,吴知蓝惊讶地发现人们的头顶上浮着恋爱窗口栏口。这个窗口显示了男人们对她的好感,并且某些男人开始与她产生了暧昧的关系!于是,她需要在这些男人中选择一个。但是,令她震惊的是,在三个男人的恋爱窗口栏口中,她居然是!她感到难以置信,却也流露出一丝期待。是成为总裁和富二代的恋人?还是与发小明星陷入热恋?吴知蓝陷入了选...
曾经,你们毁了我的人生。现在,我回来了洗干净脖子,等我喂,那个谁,我不需要帮手,麻烦你离我远点儿行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只要是我塑造的女主角,总有一天都会从小说中来到现实世界,这也是我小说总是没法继续写下去的原因。李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