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说茅房,这是存心不让他吃饭啊?!
他母亲的一些习惯,他是知道的,在没上私塾前,他确实没觉得怎么样。
可是,在私塾里先生要求严格,讲求君子端仪,再加上后来的阅历,他确实很注意个人的修养仪态。
后来,再回家看到母亲的一些劣习,他少不得要出言规劝几句。
可他母亲过惯了穷日子,口上答应他,转头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他说的多了,反而让他母亲心里不美。
再加上他姐姐江丹雪会哄人,每次听到他规劝母亲,总会来一句:
“娘,您是咱娘,咱家最大的,您爱怎样就怎样,不要听一些人乱编排。”
于是,久而久之,他便也不再说了。
再说,儿不嫌母丑,他之所以规劝,也是遵循孝道。
孝顺,孝顺,并不是一味的愚孝和顺从。
孝顺还有一重含义,那便是在顺从父母意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父母趋向正信。
但是忠言逆耳,父母亲人也不一定爱听。
后来,家里好过了起来,买了丫鬟小厮和婆子,他母亲只是偶尔会动动手。
不过,平时看得丫鬟小厮紧紧的。
蒋乐珍洗好手,过来坐下后捧起碗夹了菜就开吃,边吃边说:“才两道菜,也太少了。”
“食不言寝不语。”
江逸慢条斯理的吃着饭,淡淡的说道。
“哼,就你们读书人毛病多。”
蒋乐珍哼哼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一门心思扑在了吃饭上。
呼噜呼噜的喝汤声,令江逸无语。
饭后,江逸向蒋乐珍摊牌,“我打算去京城参加会试,家里吃的用的我都安排好了。
每隔两天,邻居家的小孙子会来送一次菜,至于菜钱,等我回来结算,你只需自己做做饭就好。”
“什么?你要去京城参加会试?我听说保费、路费、食宿这些乱七八糟的,加起来至少得一百多两银钱,公公同意了?”
蒋乐珍眼里闪着浓浓的八卦。
哎呦,她那“铁公鸡”
公公,竟然舍得出这么多银钱让江逸去参加会试?!
她听她父亲说,像江逸这样的吊车尾举人,基本上没有去参加会试的,参加也中不了,白浪费银钱。
“不是父亲出钱,是,我借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