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荻花那么多东西挂在把手、大梁上,就从店拿了个进货的麻袋给她。
方荻花道谢,把东西装进去,免得路上被人到眼红,她想给店经理一毛钱。
店经理当然不肯,“婶子,可别埋汰我了,帮我给叔儿带好儿。”
方荻花答应了,觉得有点饿,就把带来的煎饼拿出来吃。
怕坏,里面没卷菜,但是卷了一点咸菜的。
店经理她吃得香甜,竟然有些馋,“大娘,这饼咋擀的呢棒子面还能擀饼”
当地人吃饼都是面粉和面然后擀成厚的或者薄的饼用鏊子烙熟。
要想用擀面杖擀饼那肯定得面粉多,因为棒子面不够筋性。
方荻花“这是我儿媳妇摊的煎饼,你问她。”
冰棍儿老太太也好奇得很,拿着最后两根冰棍儿过来给方荻花吃,要换块煎饼尝尝。
方荻花倒是没拒绝,跟她换了,自己吃一根儿,给店经理一根。
儿媳妇说过不吃,她就默认是真的不吃,不用再问。
很快林姝挑了小人出来,一共五本,却没有挑到医,倒是有本赤脚大夫手册。
这东西陆老爹培训的时候会发,林姝就不要。
她付了钱,店员又送她两张破掉的宣传画,一张是妇女开拖拉机的,一张是小孩子养鸡鸭兔子的。
着非常喜庆。
他们问林姝煎饼的事儿。
他们虽然家境好一些,但是也没顿顿吃面粉的条件,主要是买不到那么多面粉。
普通市民每个月拿粮本去买口粮,粗粮和细粮的比例是五五比四五。
前几年倒是还多点,能粗四细六,现在不行了。
的确良老太太怀疑细粮都给干部和部队了,所以普通人吃不到。
因为她家就有干部,细粮比例就高,离休老干部能吃粗三细七呢。
当然,比起乡下社员一年到头吃不上两顿白面,她觉得自己日子很幸福,很知足。
可即便如此,她也想让家里的棒子面好吃一些。
小米还能熬粥,棒子面总做稀饭不管饱,还是要做窝头等干粮。
窝头那是真难吃,加上细面发酵还行,没细面就是石头蛋儿。
林姝自然不吝啬,分享美食的事儿能藏着掖着么
再说这煎饼有些地区天天做,也不是啥稀奇的。
冰棍儿老太太听得一个劲地说好,立刻就要回家试试。
店经理也说要回家试试。
方荻花载着林姝回家。
将落未落的日头挂在西天,跟个红彤彤的咸鸭蛋黄似的,很快落日隐去,漫天金红、胭脂色的彩霞铺上半边天空。
林姝坐在后车座上,吃着清甜的黄瓜,欣赏着漫天晚霞,憧憬着
巨额的银行存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