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爱华一声嗤
笑:“而只有本身在外面一直受气没办法排解,又不懂得自我排解只会将气在家人头上的人,才会抱怨妻子不够能干、孩子不够乖巧、岳父母不能提供帮助。”
“当然,这些男性也是少数,大部分的平凡夫妻还是能够互相体谅、互相扶持的。”
伍爱华又强调了一下:“古代会典妻的,其实也是少数,大部分娶妻之后都会共同奋斗,努力耕种做工的。”
【太真实了】
【可不是嘛,如果在外面一直被捧着,谁会没事对着自己家人火啊,又不是有病】
【有时候就是在外面受了太多委屈,回到家里才容易一点就炸】
“所以典妾,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底层百姓没有其他的生产资料,没有可供他们剥削的对象,但也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也是父权制在女性身上的彰显,是将女性的生育能力和性作为一种交易物。”
作为一名女性学者,伍爱华总是不可避免地关注这方面,于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典妾和典妻本质上与逼良为娼其实没有区别,一个长期一个短期而已,而我相信,宋朝的皇帝和上层官员都明白这一道理,所以将典妻这种事情非法化。”
“怎么能说没有区别呢?娼妓和良家女性能一样吗?”
部分宋朝人不能接受。
朱熹和二程作为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思想家,自然是听懂了伍爱华隐藏的含义,但是几人却并不赞同伍爱华的说法:“君臣父子伦理纲常,自古以来便是如此。”
【逼良为娼是逼着做的,不是说很多未婚子女自愿典妾吗?典妻的那些,也许妻子也是自愿的?】
【这两个还是有区别的吧?】
不仅仅是古人,弹幕上也有现代的观众不解。
“弹幕有观众的问题提的很好,这个所谓的自愿,我就想要问,是什么程度的自愿?”
伍爱华笑了:“是你没有选择情况下的自愿,还是有众多选择情况下的自愿?”
“如果真的那么好,为什么像是苏辙的女儿就不用自愿呢?是因为她家里有钱且父亲疼爱吗?”
虽然是个少年郎,但是听到天幕说自己未来的女儿为什么不自愿典妾,苏辙还是感受了一把怒冲冠。
另一个时空,中年苏辙看着瞬间气红了脸的女儿,安抚道:“不必与天幕过多计较,她这口无遮拦的性格,计较也不过是自苦罢了。”
没等少年苏辙骂出声,就听到伍爱华继续说道:“如果对于自愿这种事情的了解不够深刻,我建议大家去观看一部电影,《姐姐妹妹站起来》。”
“
这部电影里,妓女们都有卖身契,卖身契上都写了卖身都是自愿,但其实她们自愿吗?”
伍爱华反问道:“排除那些被骗、被强迫的,或许真的有自愿的,但是这种自愿是她们有选择的吗?”
“如果不自愿卖身就要饿死,要不要卖?”
伍爱华问:“有人可能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但是北宋末年失节的士子官员那么多,怎么不践行一下自己的理念,反而全都怪女性面对强迫不能守节呢?”
现实中和天幕下,听到伍爱华问题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可能有人说了,没人逼她们,是她们贪慕虚荣。”
伍爱华决定说就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