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拖着湿漉漉的身子,在周围村民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中,艰难地走到了屋前。
他沉重地叹了口气,然后突然仰头大笑起来,那笑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绝望。
周围的人都惊讶地看着他,以为他疯了。
这时,一个村民注意到他的衣服和饰都与大明人的风格不同,心中暗自疑惑。
他悄悄地离开人群,不一会儿就带着一个中年福的男人走了过来。
那个村民指着李义,似乎在向中年男人述说着什么。
中年男人用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审视着李义,眼中充满了警惕和疑虑。
只见那个中年人开口说道:“我是这里的保长,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有没有路引?”
路引是明朝实行的一种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旨在防止人们随意乱跑,成为流民。
明文规定,凡是人员远离所居地百里之外,必须持有路引,否则就会被视为流寇,抓起来坐牢,甚至可能会遭受严刑逼供,有时候还会被抓来顶罪。
李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绝望,他沙哑着声音回答道:“我叫李义。
我没有路引……”
他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着,仿佛带着无尽的辛酸和无奈。
保长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冷冷地说:“没有路引,你就是流民,按照律法,我必须把你抓起来。”
李义的身体微微颤抖着,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保长,说道:“我不是流民,我有我的苦衷。
我是为了寻找失散的亲人,才流浪到此。
请您相信我,我没有恶意。”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哀求,希望能唤起保长的一丝同情。
保长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就被冷酷所取代。
他摇了摇头,说道:“律法就是律法,我不能违抗。
跟我走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